▼
|
2007年初,曾经担任潮阳县委书记的正厅级老领导陈远睦同志,在参观考察了“四序堂”之后,十分赞赏,欣然题词——“潮汕第一祠”。无独有偶,就在2006年底,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其生教授,则给了更高的评价,认为“四序堂”是南粤迄今在古建筑方面,建筑保留最完美,修复传承最合理,工艺发扬最细致,集宋代平面布局、明清结构风格于一体的珍贵古祠,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作为一处民间古祠,“四序堂”能够得到专家、领导,还有新闻媒体及众多游客这么高的评价,绝不是偶然的,她是潮阳萧氏先贤和今杰共同成就的结果。 座落于汕头市潮阳区棉城南中路的“四序堂”,建于1204年,是潮邑乡民为纪念宋庆元年间,善政于民,连任12年的潮阳县令萧洵所建的生祠。萧洵任满后以生祠办学,后人改名为“萧氏四序堂”。这里不仅是潮阳萧氏的祖祠,也是潮汕目前唯一的一座宋代乡校。走进“四序堂”,古朴、庄严、宏大的建筑结构和格局,会让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深感祠堂的主人不一般;观赏了祠堂极致精美的内饰构件,尤其是大量的碑记、木刻、匾额,以及众多历代、现代名人的书画手迹之后,会让你觉得,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博物馆,生动地诉说、流传着潮阳萧氏祖先800多年来的故事。参观完承载着典型的潮汕祠堂文化,记录着潮阳萧氏一族文明发展史,折射着萧氏今贤聪明智慧的“四序堂”,会让你茅塞顿开,为什么潮阳萧族名贤辈出,有“父子翰林”的美称?为什么“四序堂”能被列入市级文物,其石刻还列入省级文物,品味这么高?都会给你一个十分满意的回答,让你觉得不枉此行,名不虚传。 更为难得,令人钦佩的是,无愧于萧氏祖先和后人的现任“四序堂”联谊总会理事们,他们是“四序堂”优秀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正是他们强烈地文物保护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以及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才使得“四序堂”得以有效地修缮和保护。早在新世纪初,为了抢修濒危的“四序堂”,他们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特地聘请了两位省级文物保护专家作为顾问,组织技艺精湛的文物维修队伍,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4年多的时间对“四序堂”进行了全面地修缮。工程竣工后,主动请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坚持依法科学全面修缮后的“四序堂”,完美地保存宋、明、清时代宗祠的建筑艺术风格,风貌依旧,庄严壮观,获得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省有关文物专家更给予了极高地评价,称赞:“‘四序堂’是成功的大作品,也是潮汕古文化建筑修复的好榜样,更是南粤古祠重放光彩的一株奇葩。” 在“四序堂”对外开放后,他们又马不停蹄,一方面,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率先成立了潮阳第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文物管理处,建立了规章制度,落实了保护责任,对族内包括祖墓等所有设施、物品,逐项分类登记造册存档,努力践行他们所作的诺言:“绝不让见证历史的所有物品、文史资料损坏流失”;另一方面,积极申报,争取列入各级文保单位,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2010年3月,“四序堂”列入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四序堂石刻”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3处古墓列入汕头市文物保护点。真可谓硕果累累,老天不负有心人。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关注100多年前其族人所设计和建造的、濒临荒废亟待抢修的潮阳著名园林“西园”和“磊园(耐轩)”,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尽力而为。这种强烈地文物保护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这种文物保护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实干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难怪有关文物专家及各级文物主管部门都十分赞赏并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也难怪经常有一些地方祠堂理事会,尤其文保单位慕名而来,赞不绝口,满意而归。 多年来,他们还顺应时势,发动族人,致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兴办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兴建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创立扶贫基金会,资助贫困学子等,为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潮阳区委区政府还特地发荣誉证书;给“萧氏四序堂族人”予以褒扬。其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时,抢救文物有功的,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的精神,他们在文化保护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更应该得到地方党政的表彰,他们的精神和积极性更应该得到保护,他们的成功经验更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借鉴,因为,这些都是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
你是本文的第80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3、23 作 者: 陈振通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