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宗祠,神龛让位课堂已逾80春秋
    座落在锡东村的林氏宗祠,是座三进三殿的规模宏大的明代建筑,是锡中、锡东、锡西3个行政村和榕城区河曲村、揭东县玉斗村、惠来县潭清、锡窟村、饶平县和园村以及旅居柬、泰、新、港等国家和地区10余万林姓乡亲共有的祖祠,历经500多年风雨,而今依然巍峨耸立。
    利用祠堂办学校,在潮汕地区并不少见。但是锡场寨自1921年以来一直把祖祠作为该村世德小学的校址,恐怕是绝无仅有。锡场这样经济较发达的村庄,绝不是无力兴建新校舍。而今,世德小学改办初中迁了新校址,林氏宗祠仍由锡东村办小学,这就足以看出锡场寨群众重视教育的程度。在这种好传统的熏陶下,自然是代代出俊彦了。清光绪年间,涌现过在潮州府学、揭阳县学岁考第一名、乡试第80名举人的林廷资。还有一位在左宗棠率领的清军收复被沙俄侵占的领土新疆伊犁的战役中担任先锋的骁将林桡,后被光绪帝封为军门提督,赐世代俸禄牌。至于近现代,出现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这里仅略述二三。黄埔军校教官、少将林作民、林曾彪。林作民少年时期在世德小学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在广州参加国民党,进黄埔军校受训,后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学成后回国仍做国民党工作,曾任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少将总教官、代理校长。1949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往台湾,后居香港,上世纪70年代病故。他与国民党中执委常委于佑任私交甚深,于曾为林作民题辞“迎瑞”。该题辞被林作民的后人做成牌匾保存下来。林曾彪(1912-1987)留学日本军政仕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奉命接管台湾省,后——直在台湾高等学府任教。
    “迎瑞”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现过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解放后这里也人才辈出。林乙巢(1922-)农历九月初一生于“迎瑞”西楼,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1945年毕业后从戎,抗战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辽沈战役,解放后任军级干部。
    现代著名诗人、编辑肖野。  (1915-2001)他原名林耀,1936年进入上海大厦大学中文系学习,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锡场组织“农村御侮救亡服务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先后出版了《途中》等诗集。他历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编辑、解放军文艺丛书主任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眼科学副教授、院士林顺潮(1959-)锡中村人,定居香港。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现为香港眼科医学院及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土。他在视觉科学研究上有突出的建树,又重视对病人的服务,获1995年“世界杰出青年奖”等7项嘉奖,1998年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委员。
    当代,活跃在锡场古寨的杰出文化人有:摄影家林木炎(1942~)上世纪80年代自学摄影技术,现为专业摄影师。近几年来,他有200-多幅摄影作品被国内外10多家报刊采用,有多幅作品在国内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作品《脊梁》2002年参加广东省群众美术摄影大赛,荣获三等奖。曾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其业绩被载入《中国摄影家全集》等多部辞书。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及市、县摄影家协会会员、理事。自学成才的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林通文(1948-)他初中毕业时逢十年浩劫,1971年到广州军区海南生产建设兵团,业余刻苦坚持自学,先后考取了“中文专科毕业”和“英语教育本科毕业”双学历。1987年回揭东县工作,1998年被评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建树,曾在《汕头日报》上发表论文《教书育人之我见》。业余喜爱书画艺术,并掌握了装裱、照相、录像等多门技术,系揭阳市传记文学协会会员及市、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著名收藏家林忠雄(1929-)“潮州前八贤”之一林巽裔孙,居汕头,曾任金园区马西铁木加工场场长,晚年专门从事收藏活动,其收藏门类之多、藏品之丰富,为潮汕所罕见。主集钱币、证卷、吉语钱,现藏古钱币近万枚。兼集邮票、火花、书画、印章、陶瓷等。上世纪90年代初,林忠雄参加汕头市博物馆举办的历代古钱币展览,荣获纪念奖。有多篇收藏研究文章发表于《汕头日报》和《潮汕钱币》等报刊。汕头电视台和特区电视台曾分别录播林忠雄的收藏艺事,传记入编《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等多部辞书。系汕头市职工钱币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金园区文物保护单位一一林巽墓园的发起人,并任该园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你是本文的第416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古村探源》
作 者: 杨建东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