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面又称面线,是澄海区隆都镇前埔村传统手工业产品,历史悠久,相传这种手艺是清代中叶从揭阳传入的,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寿面的制作,从揉面团、搓面条、晒面条到炊面条,全过程从头到尾都是手工,材料都用面粉,配料只有加食盐,加食盐要看季节、天气而定,晒面条时阳光不能太猛,特别是冬天干燥,要判断天气是否有强风。第一次拉的面条很粗,边拉长细,边晒太阳和吹风,并用竹枝及时挑松,使其逐条分开,这样把面条从大拉到小,拉成细而长的面线,之后未干之前要收下炉蒸熟,然后等面线干时就用红纸条包装成一束,古时候包装还用“红棕绳”,也叫“红头绳”,因为面线(寿面)都是要做好事、欢喜事时用的,上了年纪生日(做寿)都要炒一盘很大的寿面,柔软而富有韧性,口感顺滑,象征着长寿的意思,潮汕地区各乡社拜神时神前也必须有面线,包装方面也十分讲究。

    手工制作寿面,工序繁杂,难度大,技术高,子夜即要起床劳作,直至晚上七八时才收工,工作极其劳累,真可谓是“条条不离手,线线难分身”。旧时寿面还出口东南亚一带,现在只有销往潮汕地区和邻近的兴梅各地,如今生意淡了,前埔村只有几户人家仍旧靠这门绝活维持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115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8-09-17
作 者: 王裕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