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黉故居位于澄海市(今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著名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建造的许多宅第的总称。
    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被誉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富甲南洋”,至今历六代,百余载,仍然兴旺发达。
    这个家族,自其先辈陈焕荣和陈慈黉父子,先后在香港南北行创办“乾泰隆”,在泰国曼谷创立“陈黉利行”(其家族由此得名)经营米业,逐渐发财致富后,从1865年(清同治四年)起,历经三代人,相继在家乡兴建了12座宏伟壮观的宅第。现常说的陈慈黉故居(四座宅第),仅是指1910年起在前美新乡开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它数座连片,栉比鳞次、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连同中间池塘和规划未建花园在内,总计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506间,是潮汕乃至全国解放前稀有的华侨住宅建筑群,是民居建筑“古今相糅,中西合壁的成功典范”。
    宏伟壮观的侨居建筑群
    这四座宅第在建筑格局上很有特色。它既紧密相联,又相对独立。“三庐”书斋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三座大宅第是中西结合的“驷马拖车”式建筑。在大宅第内,居中的是中国式的“硬山顶”平房,外围厝屋则是两层洋楼,形成一个内低外高,似城寨的方形大庭院。楼层既有架梁盖瓦的传统结构,又有栏杆阳台的西式结构。在至高处还设置了守更了望台,居高临下,总观全宅,便于防盗和防涝。宅第的主厅堂是“四点金”厝局,两侧火巷厝(也称双背剑)则仿北京故宫的东西宫格式,分成若干个小院落,构成大院套小院,大屋带小房的住宅网络,加上梯楼、天桥和通廊比比皆是,萦回曲折,四通八达,甚至楼屋顶还用红砖铺有人行道,上下相通,扑朔迷离,陌生人进去,如入迷宫。
    三座大宅第造型相似,但又各有千秋。“郎中第”是双龙虎门、双庭院,  在大庭院前又辟一附院。“寿康里”的外围,前面是栏杆式围墙,左右和后面是二层楼,形似马蹄。院中东北角特意建筑一个优美别致的“小姐楼”,作为未婚姑娘读书住宿之处。“善居室”是特大型的“驷马拖车”式建筑,双后包,栏杆、阳台、天桥很多,是陈慈黉故居中最宏伟、最壮观的一座。“三庐”书斋则小巧玲珑,别墅模式,外观秀丽,引入入胜。
    宅第的装饰,中西结合十分明显。如在古朴典雅的支柱或附墙柱上采用各式西方花柱头;数不尽的门窗既有中国式的方形,也有西式的圆形和拱形;对门廊和窗套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的几何图形。令人诧异的是在通廊石柱梁上将英文字母点缀于花纹之中。陈宅采用近百种釉面砖,巧妙地把各个门斗、墙面、地面铺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宅中有许多石木构件,件件均为艺术品。有浮雕、通雕,也有阴刻。有花鸟虫鱼、传统花纹和人物故事,也有西式线条和花样。宅内还有许多书法石刻,各种字体琳琅满目。尤为珍贵的是在“善居室”内,繁多的书法石刻中,竟有全国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吴道镕和清末落选状元朱汝珍的手迹。
    四座大宅分属陈慈黉的三个儿子,“郎中第”是陈慈黉次子陈立梅(字惠芳)的宅第,开建于1910年,至1920年建成,占地面积1506.1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158间。“寿康里”是陈慈黉长子陈立勋(字惠臣)的宅第,开建于1922年,至1930年建成。占地面积4097.2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116间。“三庐”书斋是“寿康里”的附属建筑,占地面积799.2平方米,有厅房30间。它与“寿康里’’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善居室”是陈慈黉幼子陈立桐(字惠华)的宅第开建于1922年,可惜到1939年还未完全建成,因日军侵占汕头,被迫停工。它占地面积最大,为6861平方米,大小厅房也最多,共有202间。因未完全建成,部分门窗、屋梁和木雕还未油漆。四座宅第,从开建算起,至今近百年,依然完好,可谓是优质工程。
    陈黉利家族一贯爱国爱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如投资当地城乡建设,兴学育才,救灾恤难,支援抗日,支持革命等,事迹感人,不胜枚举。他们名声远播,享誉海内外。到其故居观光考察者络绎不绝。
    陈慈黉故居以其独特的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和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赢得了国内外许多政要人物、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凡亲眼见过这一大片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的侨居建筑的人们,无不感叹不已。有评价它是“潮汕侨宅之最”,有夸耀它是“潮汕民居建筑一奇葩”。

你是本文的第54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古村探源》
作 者: 杨建东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