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康卫”的“梅祖家祠”祠堂面宽21.94米,进深28.8米,建筑面积632平方米,分前、后两进。前进五开间,前、后进中间为大天井。大天扑两侧为南北厅,南北厅左右各有两个房间,后进大厅前有一拜亭,后进也采用五开间,中间大厅三开间,大厅两边各有一间大房间,房间前各辟有一个小天井,小天井有门与大厅和南北厅相通。祠堂安排配置厂四个厅堂、八个房间、一座拜亭、二个天井。它的平面布局,采用类似“四点金”的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天井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形成“回”形中心对称格局。在此基础上,再沿纵、横两个方向扩展,纵向增加南北厅四间房,横向前、后大厅加宽。它的最大特点足以天井(庭院)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朝向大天井,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十字轴”空间结构,俗称四厅相向格局,也称“四厅汇”。这种格局,布局严谨、规矩方正,中央与中轴讲究对称、主次分明,整体安排井然有序,上下左右呈合力之势,具有内聚性,体现了祠堂藏风聚气的凝聚力。 梅祖家祠外观古朴、大气,整个前进建筑除两面山墙外,全部为花岗岩石构件砌筑安装而成。所有花岗岩石构件均模仿木构件形式,仿木构造用榫卯连接和加固,形成了—个非常坚固的石结构。祠堂凹斗门楼三开间、三门式,石壁肚起线、开光,门框也起有圆弧线,磨工精细,光洁照人。马面梁架有人物故事、宝瓶石雕装饰,梁下原有一对双面镂空石雕饰品,艺人采用镂通雕为主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在坚硬的青石上雕出,一个葡萄藤蔓缠绕的回字纹骨架上,一群老鼠在结满荔枝、葡萄丛中偷吃果实,每只老鼠动态各异、生动有趣。这件石雕构图匠心独运、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技艺精湛,充分表现出潮汕石雕通透、精致的工艺特色。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祠堂六个倒挂石雕花篮,每个花篮高约30厘米、直径20厘米,用一块青石雕成。据说当时主人陈梅生为了展现潮汕石雕技艺,专门请被誉为石雕之乡的潮阳泗美村石雕名匠庄来成等六人雕刻,每人工钱2000银元,雕刻最好者还有标尾额外奖励,奖金还不止2000银元,可见当年主人为了达到尽善尽美,不惜资费。现在我们还能从残存下来的五个花篮看到,花篮的篾条清晰可见,花卉形态多姿,人物神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据介绍,雕刻一个花篮,时间长达一年多,雕刻时大小铁锥用了30多支,最小的只有铅笔芯大,还要伸进“篾缝”到内面雕刻,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其中前厅的一个倒挂石雕花篮、门楼的一块双面镂空石雕和拜亭梁架上的一个倒挂木雕花篮,已分别于1952年和1959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收藏。遗憾的是祠堂剩下的五个花篮全部残缺不全。上面所讲的双面镂空石雕、倒挂石雕花篮,在民间被石雕艺人称为“打巧”,而将建筑构件的石刻,如门框、柱、柱础、台基栏板等称为“打平直”。在梅祖家祠,艺人“打巧”技艺令人惊叹,而“打平直”技艺也一样精彩,令人叹服。单就祠堂各式各样的精美石柱,我们就可从中看到端倪,整座祠堂共有四十六根石柱,门楼有一对整石雕刻的檐柱,柱为狮脚花篮础,八花瓣形柱身,花瓣阴角起有圆弧线,在舒缓的凹凸起伏中勾勒出檐柱的轮廓,形成弧线对比和阴阳层次变化,突出表现檐柱圆润、柔和的特点。前厅采用一对八花瓣梭形金柱和一对起柿花鸡心线四棱檐柱,它们都有花篮础。一刚一柔、一直一梭在造型上、形式上均给人以和谐与协调的艺术享受。拜亭共有八柱,内方外圆、四柱都有花篮础,以方圆对比,刚柔相济,在方与圆中求变化,追求和谐,显得温和内敛,大方安稳。大厅明间有四根金柱,用八棱梭柱,八棱形花篮础,起有装饰线和纹饰,前后配上方形边柱和檐柱,显示出优美饱和的造型和典雅大度的气质,突出大厅至尊的位置。纵观这些圆形、四方形、花瓣形、梭形等各式形状石柱,加上各式各样形状的花篮础和柱头刻有的纹饰,人们可看到艺人通过打坯打剥、粗凿、作细、斫口、斫细、磨光等工艺,令顽钝坚硬的石头在刀凿之下变得柔顺又有灵气。这些精美石柱全部用手工打凿,做工精细,圆弧曲线、棱角线条精细相间,并且磨得光滑如镜,真是令人叹服!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