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乡土建筑有外封闭的特征,一般朝外开的窗户小而少,为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大都建有天井。天井的作用,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养气”,从建筑功能来看是为了采)亡、通风,同时提供室内外交融共享空间。
    传统的观点认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财禄的象征,《阳宅摄要》中曰:“天井厅一宅之要,财禄攸关,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槽,大厅两边有异,二墙门常关,以养气也。凡富贵明堂自然均齐方正,有—种阴阳交媾之养。”这里要求天井端方平正,以养生气,体现阴阳交合之美。天井之所以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还因为它是排水之所。在传统文化中是与“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宅经纂》中曰:“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财留而不去也。”所以天井在向外排水时不是直流而去的,而是屈曲绕行的,以寓意家财聚而不散去。
    潮汕民居建筑的天井,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天井设置一般不大,平面进深与宽度之比,通常在1:1与1:1.45之间,也有较大者达1:2,面积大都在二三十平方米,大的也就是三五十平方米,极少有超过百平方米的。天井一般条板石砌成,也有用贝灰沙土打夯、贝灰浆抹面的。沿天井四周设置明沟,再从一侧修暗沟。这样,雨天收屋面雨水至天井,沿四周明沟,收至一侧暗沟排出,这样的设置既能排水又能满足风水的讲究。同时,天井讲究端方平正,以美生气,体现阴阳交合之美,潮汕人厌弃大而不当,讲究儒雅与精巧。
    民居中的天井前方一角通常挖有一口水井,大型的民居水井一般挖在从厝花巷、后天井。在天井中它不像北方四合院中的庭院常种有乔木,而是通常摆设有莲缸、花盆,种上莲花、兰草、石榴等花草,有的养金鱼,营造一个优雅、恬静的小环境。潮汕人特别喜欢在天井用大缸种莲花,缸里或再养—些小金鱼互相映衬。每当盛夏到来时,莲叶亭亭玉立,撑起一片遮阴,为暑热带来一份清爽凉意。而莲花更是绰约多姿、香远益清,每逢亲戚朋友来到,摘莲花冲水待客,解暑消热,凸显一种民情。在这种环境中的潮汕人,才能体现出以儒雅为民性的心理,才能保持那种讲究精细,按部就班地酌勘品味工夫茶和从容不迫地弹奏流水行云般的潮州弦诗。这些与我国各地的庭院式建筑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样的天井,浙江东阳明清住宅的天井大都是上百平方米的,这些住宅都为二层建筑,不见得能显示广阔。徽州民居同样为二层建筑,它的天井小,仅有一二十平方米;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形成“四水归堂”,根据民间流行的说法,这种布局方式是按徽商那种天降洪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典型心理设计的。潮汕民居建筑的天井,面积不大,大都是二三十平方米,讲究的是儒雅与精巧,并模拟自然来改造自然,尽量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交融,使传统建筑的生态哲理与“天人合一”的观念得到充分展示。
    然而,在这里展现给人们的远远不只是这些。人们可品味天井(庭院)的自然美与厅堂的人工美的完美结合:光线的明暗,环境的动与静,色彩的浅与深,门户的开与闭等对比手法,构成了极富韵律的空间过程,又具有十分含蓄的无限幽静的意境。在晴天,人们可看到光线投在天井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天井四边建筑投在天井的阴影,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移动,或多或少,或少或多,变幻多端,叫人喜爱,人们可从中看到时辰变化的踪迹。直至今天,还可以看到一些年长者,利用上述变化在计算一天中的时辰。在雨天,人们坐在廊下或厅内,看檐头瓦口滴水如注,似珠帘张挂。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水声,三两知己摆上茶具,品尝潮汕工夫茶,此情此景是无法用言语或笔墨能描述的。
    潮汕乡土建筑有外封闭的特征,一般朝外开的窗户小而少,为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又有内开敞的特点。庭院内部则是厅堂、天井与通道相结合的布局方式,用开敞的厅堂来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这种布局以天井为中心,结合开敞的厅堂和畅通的通道,构成通透的内部布局,宜于通风透气,且有利于内部的互相联系。在大型的民居中,则多采用以天井通风、采光的方式。主座采光、通风的问题,靠中间的天井来解决。两侧的从厝和后包,则通过从厝和后包与主座的山墙和后墙之间形成的窄长的侧、后天井来解决,这些贯穿全宅前后、左右窄长的空间有效地减少了夏季烈日的曝晒,同时又为采光通风提供了条件。无风时,一般天井气流上升,带动侧天井的气流,经通道(八尺、格仔),进入天井。这种多天井的通风系统,不论在有风还是在无风的状态下,都能使空气对流,从而使室内环境阴凉通透。民间常说(八尺、格仔)通道最好纳凉,就是这个道理。通常大家都喜爱这种类型的民居。

你是本文的第830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居》
作 者: 蔡海松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