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民居的样色 最新 图1张

    潮汕地区位于祖国南疆,地处北回归线,它南临大海,北靠丘山,形成了既有山明水秀又有广阔平原地带的特殊区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祖国的南海明珠。

    历史上由于中原战乱,各个时期都有大量人口避乱入潮,中原文化及各区域文化在潮汕本土融汇,相互适应,促进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民族建筑文化,从潮汕民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受到中原古建筑的影响,、如潮汕四点金就近似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从乔家大院的硬山厝头和门楼装饰等,晋商建筑也影响了潮商建筑。汕头澄海东里天后宫的戏台设计就吸取了平遥古城的神庙戏台形式,这些现象可以推定潮汕的民族建筑的根在中原。

    1、下山虎式:它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单户式小院落。由后座主厅连左右二个大房,两厢厝仔,中间天井,前面门楼仔组成,每座必配一口井,一般占地在0.25亩左右,是潮汕地区最典型的民居布局,它的围合链接布局是在四合院的原理上简化、浓缩而得来的,它算是潮汕地区单户式小型民居。从广东出土的汉代陶屋可以看出和潮汕的下山虎型民居十分相似。

    2、四点金式:它是由下山虎式进化而来的,由东西南北四个厅堂相应朝向天井 亦名四厅相向 。厅堂的两边连接住房,配间,四座相互链接,相互交通,中间自然形成一大天井,这样便构成了一整套交通方便,通风采光效果良好的小型建筑群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更加接近四合院的原型,是潮汕地区多户式中型民居。

    3、驷马拖车式:它是潮汕民居的极品,是由四座四点金式 寓意驷马 古代还有马名,分列两边,中轴位再增设二进或三进祠堂 寓意主车 。主车与驷马之间设通巷 称火巷 连通后巷,后面再设后包厝,将整座建筑物围成整体。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四合院造型原理,关系更亲近了。它的功能较齐全。方便聚族拜祖,聚众防守,是潮汕地区聚族式大型民居。

    4、寺院、神庙、祠堂的样式。潮汕地区自然灾害较多,造成人们的心里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就更加强烈。潮汕地区又是大移民区。从各地带来了各种神明,加上本土原有神明。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神庙名称极多。有天后宫,九天玄女庙,武帝庙,文庙,城隍庙,双众公庙,福德庙,土地庙这些宫庙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其中较为典型普遍的宫庙祠堂:硬山式做法与山西太原区域做法相近,这里又出现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组合屋面,因潮汕地区冬天无积雪,瓦屋面可以多间合,排水在瓦屋面上设天沟(称漏母槽 。它的做法其工艺及用料都很独特,这种形式的做法,应详加考究保存。从潮汕祠堂(四点金 效果图我们还可以看出它布局也特殊,从进门中轴线上屋面组合相连。采光、通风、排水则设在两侧二个天井 称龙虎井 。这种布局设计很科学,它占地少,又确保了中轴线上主区位的使用面积大。适合潮汕地区多雨、夏天高温及抵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气候。它很经济实用,也很有人情味。但不适合大殿堂、大寺庙建设。佛教在潮汕地区最盛,古时的佛寺多为祠堂形式,小而精,而现在佛寺建筑也较大型,大殿较多采用重檐歇山式或单檐歇山式,寺庙布局多参照中原制式。

你是本文的第267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5-24
作 者: 纪传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