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门风相对,阀阅相当”,“入门看人意,出门看阀字”。阀阅,俗称门簪。因其作用和形状与妇女发簪近似而得名。与很多建筑构件一样,门簪一开始并不具装饰性,只是木门框上的一种构件,其功能是将连楹(承受门扇上轴的横木)固定在门框的平枋式上槛后面。
   用数一般为大式建筑一门四簪,小式建筑二簪。在使用的过程中,门外的大栓头因位置显眼,经逐渐加工美化,成为大门上的重要装饰。从现有实例及资料看,古代门簪在用数和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封建等级制。紫禁城的殿门、宫门、随墙门等一概四簪、兼有花瓣与六边两形;这些形式的门簪,今天在潮州明代遗存建筑上仍能见到。
   许驸马府是潮州目前已知的保留了部分宋代建筑形式与遗存的民宅,其大门为单开间,木构门框的上槛用一对花瓣形门簪,簪面漆红色;典型的北方式短腿框柱立于门枕石上。建于明崇祯年间的黄尚书府(三达尊)三座大门的形制与许府相同,只是东、西两门的门簪不见了,但相应部位可见长方形卯眼;南向大门的一对门簪仍完好,其造型与许府一模一样,尺寸略长,簪面也漆红色。无论用材还是式样,许府和黄尚书府的大门及门簪,都明显地接近于中原常见的明、清大门及门簪。因此,潮州门簪出现的年代,在缺乏宋代遗存和翔实资料的情况下,只能客观地说最晚不迟于明,是中原建筑文化引入本地的产物。
   除许府和黄尚书府外,潮州城区仍有不少明代民宅遗存,如羊玉巷6号、下东平342号林宅、郑厝巷14号、铁巷20号等,其大门均为木构门框,构造基本一致,木门簪的式样几乎涵盖了明代中原常见门簪的式样,独不见六边形。潮州明代门簪有刻花簪面,但尚未发现彩绘簪面,或许刻花上的彩绘年久脱落也未可知,但却出现了中原地区鲜见的方形(四角略收)刻字簪面。簪面刻字这一装饰手法的出现,无疑为日后潮州木门簪向石门簪的转变奠下了形式基础。
   建筑文化也与其他地方文化一样,其本地化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地域客观因素则往往是本地化的直接诱因。南方多石材,气候潮湿,木门框易朽易蛀,照搬中原地区的做法,本身便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所以,南方大式建筑的门框大多最终弃木用石,应该说是必然的选择。
   对于门簪来说,材料的变化必然带来结构的变化。木宜榫接,因此门簪用来紧固连楹,进而发展了装饰功能。石宜镌刻,故潮州石门簪选择了镌字为装饰手法,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与治印艺术,以文字的形式,更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理念和主人的精神诉求。花为圆,字为方,潮州石门簪最终定格为方方正正的官印式门簪,则是内容与形式求得统一的必然结果。
   话说回来,潮州的门框何时开始弃木用石?这恐怕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年代划分。不可能说唐是一个模样,宋便全然是另一个模样,只能说这个模样是一时期一朝代的主流形式。大式建筑一般代表了主流形式,从潮州的明清遗存来看,明代大式建筑未见石门框,反之,清代大式建筑则难见木门框(有个别例外)。基于上述原则及明清遗存的调查,本人认为,潮州门框弃木用石,潮州的圆形石门簪与明代圆形木门簪的簪面雕花基本一致,但石门簪纯为装饰,木门簪具有结构功能,故圆形雕花石门簪的出现年代应晚于木门簪。目前见到的圆形雕花石门簪均从属于明末清初的民宅建筑,龙湖寨有几处,而城区郑厝巷14号民宅的情形最有意思,其正门为方形木门簪,边门却是圆形雕花石门簪。实际上,圆形石门簪出现的时期恰恰与潮州门框弃木用石的年代相吻合,应视为潮州官印式门簪定型前的过渡期产物。
   由于官印式门簪定型于清代,成为一种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建筑符号而广泛应用至今,故潮州地区遗存十分丰富。遗憾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文革期间被涂上了灰沙,至今没有清除,难见其真面目。官印式门簪作为一种大门建筑装饰,不论大式小式,私宅公厝,均广泛采用。用数均为一门二簪,三开间的大门可用至六簪,如再加上左、右边门,则一座建筑的门面最多可用至十簪。厅门也可用簪,但不多见。
   官印式门簪一般为正方形与长方形,偶见方形而雕圆印框。大式建筑每簪可大至三十多厘米见方,小式门大体不超过二十厘米。簪面一般稍突出于上槛面,粗制者也有不突出的,只在上槛面刻出印框印文。用字数有一簪一字、一簪二字、一簪四字。从字体来说,则以篆、缪篆为常用。大式公厝的门簪做工精细,印文内容不俗,用字也较为考究,有的已接近于九叠篆官印,印文较难辨认。小式民宅的门簪形式及印文较简单,特别是民国后的,多见重复或雷同,其门框显然是工场的批量产品。
   潮州官印式门簪的印文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两类:一是祈福语:如“福———寿”、“财丁———富贵”、“千子———万孙”;二是颂扬语:如“光前———裕后”、“诗礼———传家”、“万年———传香”。
   有的二簪印文各成文意,如“诗———礼”;有的则必须二簪联读,如“联登———科甲”。
   潮州官印式门簪创造了一种集形式、内容与理念为一体的完美,给潮州传统建筑增添了一份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但完美本身便是一种缺憾,由于定式化了,官印式门簪也如中国历代的官印一般,从艺术上来说,总比不上闲章来得飘逸自得,多姿多彩。

你是本文的第1532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3-07-30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