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城镇乡村没有机械碾米,老百姓要自己磨谷、春米,所以,每个院落都要购置磨谷的泥砻和建造舂米的碓臼。磨谷泥砻是用竹篾制成上下两个框架,上框串过一段木制的大横串,两边伸出框外作砻手,正中有轴孔,两头也有孔可搭上砻臂推磨。竹框再用粘泥粘成漏斗状,并以竹片作半螺旋状有规律地钉入泥中,成为磨齿。下一个竹框架下面枕着十字形的方木段,中间树着一根坚实的圆木作直轴,框里也是用泥土填满并用竹片直钉下作磨齿。还有一支砻臂是用八十度角的勾形的树丫小干制成,约半丈长,钩处约一尺长,钩端直钉入指粗铁杆,留寸多于外面并钉上铁圈。磨时可套上砻手的孔。砻臂的另一端是接上一根横木,并有斜木把横木紧接在直木上。横木两端套上麻绳,系于高处(如屋梁或榕树桠干),将晒干的谷子一两箕倒入漏斗状的砻上半部中,人力推砻转,就把谷壳磨脱,一箕一箕的磨,一担谷子不一会就磨好了,再用风柜吹去谷壳,再筛一筛,便是糙米了。土砻不用时,放于屋角,用时搬出。有的院落有小厅作磨谷砻间,有的则在庭院中找一处场地推磨,磨后将砻抬回。 糙米还要舂成白米,就要到石臼舂。大石臼是固定在地里,外面以灰打个半斜的地面。石臼后面是一个小方形的坑,约尺半深宽和两尺长,两边树上有半孔凹进的矮石,露出外面约一尺,可套上木碓。木碓是用一坚实的树干做成,约四、五尺长,削成五、六寸见方,尾部稍宽稍薄,前面凿大孔装上一段圆木约半尺直径和尺余长,上面用木楔楔紧,下部用铁圈圈紧并在木口钉上铁片作齿。舂米时将碓安放于臼上,横木架在石上孔套,滴油滑润,并在碓头系上一条大绳,人站在坑后高处,一脚踏着碓尾,一手拉住碓绳,碓便高昂起来。臼里放进糙米,人用力将碓踏上又放下去,轮番舂着,一次的米量为“一臼米” (约一斗多),舂后再筛去细糠,才成为白米,才可以煮饭。如果是舂米粉,也是在这里将米舂成粉末,这种碓臼,院落中普遍都有,有的是建于檐下,有的是在院旁瓦屋里。放置磨砻和碓臼的厅或房,称为“砻间”和“碓间”。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