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的规制与国内其它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单体独立或多单元组合,细分其规制,类型繁多,最基本的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其它民居形式较为大型如:“百凤朝阳”、“三壁连”、“驷马拖车”等,它们的规制多以“四点金”、“下山虎”为基本单元组合衍生。在一些地区、乡镇尚有不少竹竿厝、堡寨和带有客家特色的民居。

    下山虎又名“双跑狮”,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俗称“伸手”)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格局,类乎东南一带三间两搭厢的民居形式。下山虎还有一种形式,它的大门侧升,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狮”;也有因用地的限制,厢房为单泻水屋顶的廊房形式。

    四点金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大门多开于门楼间中央开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交通整座小院。有的四点金横向发展扩大规模,大厅、门厅两侧各有两房或三房,形成正屋和门楼五开间或七开间,俗称为“五间过”或“七间过”;也有于一侧或两侧各加一“火巷”和“排屋”,分别称为“单背剑”和“双背剑”。

    百凤朝阳俗称“三座落”、“三厅串”,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它们都是两座“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系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三座(“八厅相向”为四进四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房,即俗称之“从厝”,以巷隔开,称“火巷”,“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与后厅以巷隔开,此为“后包”;整座的正门开于门楼间中央,门前有一大埕,大埕两侧均开有门,称“龙虎门”。此宅院的平面形式和客家之“三堂二横”围龙屋十分相似。

    驷马拖车是一种大型复合单元,主体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此是潮人祭祀先人的家庙,其结构形式与“百凤朝阳”近似,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为狭小,称“库房”,中座与后座均为三开间,但均没有内墙分隔,有的中座明问前凸出“拜亭”,其祭祀之功能更加昭然。主体两侧分别各有两座“四点金”纵向排列,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庙、屋前均有宽广的大埕,称“禾坪”,“禾坪”前均开一半月池。“驷马拖车”还可于后面成片扩建“下山虎”、“四点金”,形成更为庞大的聚落,里面门巷相通,既分又合,可谓为传统的“安全生活小区”。

    竹竿厝以布局狭长而得名,厨房客厅住房天井排列成狭长的空间,组合位置无规则,类乎广府民居中之“竹竿屋”。

    堡寨(楼)是潮汕一种集屋式民居,从平面上可分为“方寨”、“圆寨”,从外围护方式可分为围楼和围墙。潮汕的圆形楼寨较多,但一般规模不大,通常占地2至3亩,由24至36套二层房间环拱围合而成,较大的如道韵楼共由56套三进堂屋和16套角屋组成的大型聚落,是集防御生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传统安全生活小区。此外,还有归国华侨受侨居国影响而建造的小洋楼。

你是本文的第132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吴志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