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厝皇宫起”是一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说的是潮州的大屋是按照皇宫的模样建设。这里所说的“皇宫起”并非指规模如皇宫那样,而是指其装饰豪华并不逊于皇宫。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的文化积淀,使潮州的建筑艺术也同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潮州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二大类,一是桥、塔、亭阁、庙宇等古代建筑;一是民居建筑。被有关专家誉为“潮州古建三宝”的广济桥、许附马府和海阳县儒学宫大成殿,可说是潮州古建的代表,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至今仍有研究、借鉴的价值。

    始建于宋,历元明二朝而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广济桥,集中体现了潮州先民在建筑上的智慧。巨大石桥墩的建造和石梁的架设,都体现着一种勇气和创造;而集桥梁史上浮桥、拱桥、梁桥于一体,则为我国古桥建设的孤例。建成于北宋的许府,可以说是潮州民居建设的“先祖”,尽管其装饰不及明清时期那样豪华(如黄尚书府和卓府),但其“四马拖车”的三进布局,则为此后潮州大宅建设所模仿。儒学宫大成殿建于明初,历五、六百年风雨,至近年大修时仍基本完整无缺,其宽敝的五开间和高大的柱梁以及环殿的走廊,可以说是我市庙堂建设的代表,澳大利亚工学院的学生曾专门在此考察。至于建于清末的纪略黄公祠,因其考究的建筑布局和精美的木雕、石雕装饰而被列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物。

    潮州的民居建筑,民间有“四马拖车”、“抛狮”、“四点金”、“书斋”等不同形制和布局,规模较大的如原彩塘东里的王善鱼宅,为“十六马拖车”(即中间为主体建筑,两侧各有八行从厝和大巷);而以小巧著称的有原饶平县三饶的四“书斋”,可惜上述建筑现已多受破坏。

    潮州的民居建筑,不论何种形制和规模,大体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多有天井和从厝巷(或后包),这是由于南方炎热和多雨,有利于采光、通风和导水。此外,潮州人爱种花,天井也成为一个花圃,显得清幽、儒雅。

    2、多以木雕、石雕和嵌瓷为装饰,尤其是屋梁、窗户、门楼、屋脊,显得华贵,富有艺术性(在现代则多以字画和瓷塑为装饰),这也是潮州人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体现。

    3、明厅暗房。这是由于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为厅是接客活动之所,而房则为个人、特别是妇女活动的私地,不能让人看清,因此有的房仅开一小窗和房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潮州人重礼仪。

    4、二进或三进依次升高;大门多向东南(一些由于地方限制或“风水”关系而朝西、北的,其主座正厅也设法朝东、南);色调多灰白,屋内多铺红砖。这些,都与潮州的亚热带气候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其特定的科学性。

    此外,潮州的商店多为“骑楼”,这也是南方多雨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在东南亚各国的旧唐人街(主要是潮人)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潮州的建筑,立足于其历史和地理条件,是有民族和地域的特色,表现潮州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这是很值得总结和借鉴的。最近国家决定拨专款保护市区南门一部分明清民居建筑,也正是体现其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你是本文的第1408位读者
来 源: 潮州广播电视中心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