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圣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总结,在很多潮籍名商巨贾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往往就是从赤贫的社会最底层发奋起家的,小时候贫寒愈甚,心志愈加困苦,日后的成就往往愈大。清末民初在泰国和潮汕名震一时的“二哥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二哥丰”又名郑智勇,1851生于泰国,8岁时随父母返回家乡潮安县凤塘镇,结果因家乡实在太穷,其父又不得不重返泰国谋生,不久即死于泰国。自此以后,他家断了经济来源,遂陷入彻底的贫困,且因家中人丁单薄,常遭强房欺凌。母亲只能带着他一路讨饭流落到揭阳炮台改嫁,他这个拖油瓶当然也不受人喜欢,剩菜冷饭不说,平日挨打辱骂是少不了的。终于,不堪忍受的他在13岁时只身偷偷来到汕头,藏身于开往泰国的船舱来到举目无亲的曼谷。后来,他被接纳参加了天地会洪门派,由于识大体,重义气,讲信用,勇敢机智,24岁时就当上了洪门会的老大。但是谦逊的他却虚出洪门会大哥之位,只愿人们称他为“二哥丰”。当时,正逢泰国经济跌落谷底,“二哥丰”受泰皇委托开办了赌场,赚了一笔钱后,乘机将业务拓展到工商业,并在南洋、日本、香港及沿海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泰国巨富。致富后,他热心公益,在泰国创办报德善堂和培英学校,在家乡修筑韩江堤围和马路,还向清政府捐助十余万银元用于赈灾,因而获光绪皇帝御赐的荣禄大夫封号。他还捐出巨款支持辛亥革命,“智勇”就是孙中山先生给他的赠号,取“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之意。
    自1916年起,他开始派五子郑法才回乡兴建淇园新乡。经过20年建设,至郑智勇1935年去世时,终于建成了占地一百亩的“新乡”。新乡由三组既相连又各自独立的建筑群构成,向东的大夫第,约占整个建筑群的一半,中间是高大的海筹公祠,两侧各有二进的公厅和火巷从厝,周围叠建带阁楼的“四点金”与“下山虎”。大夫第后面是“驷马拖车”式的荣禄第。最后是智勇高等小学校,有运动场和教学、宿舍楼等。目前该校已废弃,只剩下蔓草荒烟,一片凄凉。
    由于郑智勇从小就遭受到强房的欺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发迹之后,就发狠建了这个巨宅,并买了大量的土地,声称只要有谁愿意改姓成为他的族亲,称他为族叔,即可入住淇园新乡,每一户分房2间,田三亩,娶亲者另发100银元,生男丁者再奖田一亩。于是投靠的人数以千计,以至于潮汕流行一句歇后语“二哥丰养子——钱做事”。小时候赤贫和孤苦,终于得到了心理上彻底的补偿。

你是本文的第1735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屋》
作 者: 林凯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