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聚落的选址和建造都是以“风水”为依据的。“风水学”首先提倡聚居,如(《发微论》)就言住家如四边旷野,不见人烟,或山地独居,总不吉利。从外在社会环境而言,南迁入潮的各宗族之间,宗族和土著之间,经常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冲突;加之明以后沿海倭寇的袭扰与战乱,迫使潮人不得不沿用祖先建造“坞壁”的方式,在潮汕兴建外有沟渠寨墙环绕、内有碉楼望塔守卫的封闭式“围寨”以保护族人。清人张海珊在《聚民论》中所言“闽广之间,其俗尤重聚居,多或万余家,少亦数百家”,即指潮汕建寨聚居的风俗。 一个潮汕围寨就是一个如“坞壁”般的独立自足的大聚落。如建于北宋的象埔寨就是一个总面积超过2.5万平米的巨大方寨,里面有三街六巷,如里坊般地排列着72座府第,仿佛是一个缩小了的古城。建于明代的龙湖寨占地达1.5平方公里,古称东枕韩江,南环沧海,烟庐万井,民物殷盛,而为海滨沃区,在明代全盛时聚居的人数以十万计。被誉为“海国干城”的鸥汀寨,是一个有溪池和水田环绕的占地十几万平米的巨寨,该寨被郑成功攻破后,被屠人数据说多达6万。可见,汉晋时代“一宗将万室,烟火相接,比屋面居”的“坞壁”在潮汕得以重现。 “围寨”的建造先会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比如在“蟹地”,最宜建八卦形的围寨,“鼎”地宜建圆形寨,“蛇”地也会考虑建椭圆形寨,“虎地”一般会盖成方形寨等等。总之,要依地理形势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力求和环境的统一合拍。在有山的地方,会利用山岳作为靠山,以远峰作为朝向,采取坐实朝空、负阴抱阳布局;在近水的地方,会利用“水龙”作为护卫,因“风水学”认为“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平洋地阳盛阴衰,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以水为龙脉,以水为护卫”(《地理五诀》),采取“坐空朝满”的形式。 依照这些原则,近水的村寨往往随溪流而婉转,“以水为护卫”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村寨。如汕头潮阳区的沙陇镇,西南为大南山,东北面为练江的入海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村寨多面向西南远山,取“坐空朝满”的格局。又因区内水道交错,村寨顺着“水龙”而设,建于“虎地”的东里寨就是一个四面有溪流沟渠的方寨;溪尾寨因地处龙溪溪尾而得名,龙溪在这里环绕成一鼎圆形的“鼎地”,溪尾寨就建在上面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圆寨,寨内的巷道首尾相接成圆形,民居厝屋随巷而转,因而被称为“浮水莲花”;沙陇南部的葫芦寨,因溪河环绕成葫芦状,寨墙也筑成葫芦状而得名。 又如靠近榕江的潮阳关埠上仓村,由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结成“品”字的吴、林、曾三寨组成,并各以溪流为龙脉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围寨,其中处于“品”字上方的吴氏老寨,是一个典型的圆寨。元代末年,吴氏先祖清江公从江西抚州来此地创乡,见此地是“鼎”开地,遂以溪流为护卫建成一俗称“玉带围腰”的圆寨与之相配,并在东西各修二桥与外相接。处于“品”字下端的林氏和曾氏宗族,也依溪流的走向各自建成了方形寨。 有些村寨往往还特意在寨前开挖月牙形或半圆形的人工池以蓄水,因“风水学”认为“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清林牧《阳宅会心集》)。水是财富的象征,“前逢池沼,富贵之家,左右环抱有情,堆金积玉”(《水龙经》)。这一池清水是一村的“财库”,“财气”随着流水源源而来,再顾盼面去。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远处的山峰和村边的榕树,娟然如拭:一到夏日,清风徐来,村童和鸭子在池中嬉戏,极具诗意与美感。这样村因水而秀,人因水而“智”(孔子:“仁者东山,智者乐水”),而水臭则人愚且多破耗,这种说法不是迷信,而是从文化禁忌的角度居住环境保护起来,也蕴含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本意识。 寨门之外,常见一桥翼然,是为出入通途。为避免路桥直冲,寨门一般侧身旁开,并设有“玄关”,寨门墙角上供着土地神,本地称“伯公”,上面常有设枪眼望孔的更楼。小桥附近,有小庙扼守水口,以固一村“元气”。寨门附近,有被称为“成树”(或称“神树”)的大榕树,潮俗有“前榕后竹”之说,因大榕树代表事业有“成”,故多种于村前,而“竹”因与“得”同音(即方言发音),故多种于村后。这样,“前榕后竹”就成了“前成后得”了。它们当然不可乱砍乱伐,潮汕因而能留住不少千年古树。 经过窄小的寨门之后,空间就突然开阔起来,前面是阔大的广场式阳埕,这是村中的多功能场所,有时白天晒谷,晚上演戏,大祭时摆满了供桌就成了祭拜的场所。它的正后方就是以大宗祠为中心的府第式民居了。 潮汕围寨除保持了汉晋时代的“坞壁”的特征外,和唐代的邸园“别业”也有些相似。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辋川图卷》(北宋郭忠恕和元代商琦都有临本存世,分别藏于西雅图美术馆和日本圣福寺。)是描绘他隐居的地方——陕西蓝田辋川别墅,画中的山庄背山面水,沟渠环抱,寨墙环绕,里面错落有致的府第和亭台楼阁,前面可通舟楫的池塘,两边连接外面的小桥……这一切,潮汕围寨的影子依稀可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