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著名艺术家蔡楚生,潮阳铜盂镇集星村人。蔡老生前关心家乡,乡情浓浓,很多事情至今仍被传诵。笔者曾亲自感受蔡老的家乡情谊,虽事隔多年,回忆起来仍感十分亲切。
    1962年,我在海南建工局工作,因投了几篇稿,被吸收为广东电台通讯员。是年6月,局领导派我专程送两篇稿件到省电台和《南方日报》。6月14日上午,接待我的省电台记者熊九根(江西人)告诉我:“我今天要到珠影采访蔡楚生,蔡楚生是潮阳人,你们是老乡,我们一起去吧!”我一听,喜出望外,我在读初中时,就知道蔡楚生是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导。这次到广州后,从记者们的口中,知道他这段时间正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执导《南海潮》。老熊邀我同往,得遇乡贤,正是天赐良机。
    翌日上午9时许,我们到了珠影,在一幢小楼上住的蔡楚生同志,早在等待。见我们来,立即停下手中的笔,热情为我们冲茶倒水。熊记者向蔡老介绍:“他是海南建工局的通讯员,叫郭亨渠,也是潮阳人。”蔡老一听,高兴得连声说:“俺是老乡,你是潮阳哪个乡的。”我回答说:“南阳乡,属贵屿公社。”蔡老听后,幽默地说:“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说完哈哈大笑。听到蔡老慈祥可亲的笑声,我的不安和拘束烟消云散。是呵,蔡老离开家乡几十年,乡音未改,说得一口地道的潮汕话,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青年晚辈一见如故,令我肃然起敬。开始,我们用潮汕话叙谈,见熊记者听不懂,蔡老说:“我们还是讲普通话吧!”我说我的普通话不太标准,蔡老说:“我是潮汕人,潮汕普通话我句句听得懂。”
    等熊记者采访完毕,蔡老对熊记者说:“你喝茶,我们老乡叙点乡情。”谈到乡情,蔡老了解甚详。他给我讲了两件事。他说,不久前,我碰到曾在广东挂职当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理论家陈唯实同志,他说关埠公社一处山坡,本可开荒种果,但当地人迷信,说开山见红土乡里人要患麻风病,不敢动土,现在群众思想通了,果树照样种,人也健康。蔡老说到自己的出生地,他说,俺乡里老名叫神仙里,地势低洼,过去涝灾严重,靠求神拜佛是治不了自然灾害的,要靠人的努力,靠一双手。我前几天打电话给潮阳县委方思远书记,知道铜盂的治涝成效显著,感到十分高兴,作为潮阳人,家乡兴旺发达是最大的欣慰。
    我告诉蔡老,这次来广州出差,还想顺便回潮阳老家看望母亲,您有什么事情我好代办。蔡老说,那就拜托你到集星村,告诉我的侄儿蔡宗豪,我家的祖屋现时空着,乡里要有用处,就腾出来给乡里用。蔡老还说,宗豪前日来信,说年底要买猪头、三牲祭拜祖先,我回信告诉他:“人死了,肠胃都腐烂了,因此,人死了是不会吃东西的,买大批祭品祭拜祖先的事就不必了。”我告诉蔡老,我曾到铜盂参观过他的故居,看到他写在门顶的“博爱”、“进步”字句,蔡老谦逊地说,那是青年时写的,书法不见得好,当时,有人建议我写“加冠”、“晋禄”等字句,因我不图富贵,也不希望“晋禄”,而写“博爱”,就是爱人民,爱乡亲,进步就是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主张。
    两天后,我回到潮阳探望母亲,翌日,遵蔡老所嘱,到毗邻的集星村看望蔡宗豪,转述了蔡楚生同志的意见,蔡宗豪说:“阿叔(指蔡楚生)已在来信中说了。”他拿出蔡老的亲笔家书给我看,令我感动不已。
    今年,是蔡楚生同志逝世48周年,写此短文,权当对潮籍文化名贤蔡楚生先生的纪念。

你是本文的第60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0、9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