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人很爱喝汤。凡吃饭必得有汤。所谓二盘一,三盘一,四盘二指的就是几盘菜几个汤。酒楼筵席上的菜单,更少不了汤菜。有熬煮的大锅汤,汆烫的大碗汤,蒸笼蒸出的小炖盅等等。有的食客就是奔酒楼的“汤水”而去的。 我堂兄的女婿是东北人,前年到汕头探望丈人。堂兄在酒楼设筵接风。吃完以后那东北女婿暗地里问我,潮菜以汤为主吗,为何除了汤还是汤。我算了,那一餐,一共有四个汤:高汤鱼翅羹、橄榄炖角螺汤、象鼻蚶汆吊瓜汤、姜薯甜汤。 潮汕人对汤的喜爱远远超出以汤送饭的实际需要了。有人早餐只喝一碗蔬菜汆烫荤料的清汤,比如西洋菜、真珠花菜、益母草汆烫猪肉片、猪血、猪肠、猪肺等,谓吃“洗(洗肠子)”。喝酒更得喝汤,曰“烧汤垫肚”。养生也特别注重喝汤。如坐月子喝猪肚汤、鸡汤,养病喝西洋参炖鸡汤、冬虫炖老鸭汤等。民间普遍认为喝汤比吃肉更有营养,尽管此说被现代养生专家所否定,人们还是习惯于喝汤而弃汤料。 潮菜的汤分两类,一类是高汤,一类是清汤。高汤为猪骨头和家禽骨架子熬的汤水再加素料或荤料熬成的汤,比如高汤炖鲍鱼、高汤鱼翅羹、高汤芥菜煲。清汤则大多为海鲜烹制,如佃鱼芫荽汤、牡蛎咸菜汤、象鼻蚶吊瓜汤。高汤讲究慢火熬煮,清汤讲究猛火汆烫或清炖,目的都是为了使汤汁保持清鲜,像粤菜那样浓郁或牛奶状的老汤是潮汕人所不屑的。 潮汕人喝汤还讲究热,甚至于烫嘴,说是“烧汤有滋味”,“无油无吃把烧”。我有一个同学的父亲是模具技师,早些年不时兴吃火锅,市面没有火锅卖。他为了能吃到热汤,在家里的木头小饭桌的中央自装一个煤油打汽炉。一年四季,他家小餐桌上都坐着一搪瓷盆热汤。夏天去他家,看那一盆热气腾腾的汤,我就先冒汗。其实,这样吃倒是符合汤用作“热水”的解释,比如“赴汤蹈火”,比如日本的“女汤”、“男汤”都是说的热水。 我们现在说的汤,在我国古代谓“羹”,“羹”会意为“羔”“美”。据考,羹的发明要早于能盛羹的陶器。古人最先的熟食只限于炙烤肉类,后来发现肉可以“水煮”,即挖坑储水,投入肉,再投放烧热的石头将肉煮熟。估计最先煮的是羊羔,这样煮羊羔肉的味道很美,而且还能喝到鲜美的肉汁,故谓羹。于是羹就成为主食。至唐代,羹仍是主食。唐朝著名诗人王建所写的《新嫁娘词三首》中,就写到“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新娘一下厨就做汤,说明汤属主食。清代作家李渔也非常看重汤,以至于曰“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 如此看来,潮族尚喝汤的习惯无疑渊源久远。汕头大学的隗芾教授说,潮汕是中原古文化的冰箱,其中就冷藏了许多古代的饮食文化?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