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夫茶寻根,自然会想到明末清初武夷山天心寺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中“心闲手敏工夫细”一句,精制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工夫茶;也会想到清初大生活家袁枚在其《随园食单·茶酒单·武夷茶》,最早记录武夷岩茶泡饮法正好是工夫茶冲泡的方法。可见工夫茶与武夷茶有着说不尽的渊源。
而潮汕茶客要与武夷茶厘清干系也难矣。很难说潮汕工夫茶的源头不是来自武夷茶,明万历间潮州知府郭子章慨叹“潮俗不用茶”,也说:“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之佳者。”闽茶何来?武夷山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工夫茶,闽中最盛,茶产武夷诸山。”(清·寄泉《蝶阶外史》)“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武夷茶是工夫茶茶客用茶的首选。因此据史料记载,粤东的茶商在嘉庆年间或更早些时候已与武夷山茶有了大宗的贸易了。“茶市之盛,星渚为最。初春后,筐盈于山,担属于路。负贩之辈,江西、汀州及兴泉人为多,而贸易于姑苏、厦门及粤东诸处者,亦不尽皆著。”(清·嘉庆版《崇安县志·风俗》)武夷茶在潮汕地区盛行,由来已久。 武夷茶品质之独特在于“岩骨花香”的“岩韵”表现。精心采摘,精工焙炒,使岩茶呈现出的香有焦糖香如熬蔗糖、奶油的香味和花果香如兰花、水仙花、桂皮、水蜜桃等香味,然而这些香并非鲜香,而是一种醇厚、沉着、稳重的味道,有一种特殊“骨感”,清乾隆皇帝品咏:“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一杯岩茶饮下,“清芬扑鼻,舌有作甘”,茶的滋味仍在齿颊间萦绕、回荡。 武夷茶名远扬,要归功于大自然赐给人类这块风水宝地。到过武夷山的茶客都会被眼前的“碧水丹山”所倾倒。武夷山属丹霞地貌,褚红色的峰岩相连接踵,有36峰、72洞、99岩,还有十五里九曲溪,山涧碧水环绕,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而湿润,是好茶生长的最佳场所。在峰岩的崖壁上,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形成“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据当地有关记载武夷岩茶菜茶品种之名多达900多个,品名都是按茶树品种来命名的,在时间长河中更筛选出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大名丛”,天心岩九龙窠上大红袍更是名丛中的珍品。这些成就了武夷岩茶,也成了武夷山吸引人的人文景观。 好山好水配好茶,武夷山水一壶茶。而这武夷茶正是工夫茶的根,工夫茶茶客的幸。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