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地处粤东,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十分适合种植茶叶。潮汕最有名的茶是凤凰单枞茶,这里自制的茶叶不仅深受本地人的欢迎,还销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汕人嗜饮“工夫茶”,把茶叶称为“茶米”,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对茶的感情不言而喻。走进潮汕的大街小巷,茶铺多过米铺,你会看到三步一个茶行,五步一个茶店,到处荡漾着淡淡的茶香。随便走进一家店铺或工厂,或者是任何一户普通的人家,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只茶几或方凳,一只红泥小碳炉,一只细白泥茶锅,一个泥制陶壶冲罐,红柿子一般大小,茶杯是白瓷的,或者是花瓷的,也有红泥紫砂的,圆底阔口,质薄如纸,只有核桃般大小,一般是三个,摆成一个“品”字。不一会儿,就茶香四溢了。 “工夫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最早起源于福建,传到潮汕地区后,“工夫茶”冲泡的程式和泡茶的器具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经过本地人的多年实践,冲泡的程式更讲究,冲泡的器具也更精良,便被人们称为“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较之过去而言也已经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了,而且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潮汕工夫茶有八道程序:治器、纳茶、候汤、洗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被艺术地概括为“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十六个字。手起手落,茶入陶壶,飞水淋壶、洗茶、冲泡,那可是有讲究的,水要滚,手要稳,动作要快,茶水从陶壶到瓷杯不过就几十秒,端起那小巧的茶杯,还烫着手呢,张开鼻翼,闻一闻,一股兰花的香气进入鼻孔,沁入心脾,嘬入口中的茶汤在口腔中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亲密接触,接着是含英咀华,徐徐品味;茶汤过喉,或浓烈、醇厚、甘爽,或淡薄、轻软、苦涩,带着对茶的情感慢慢品味,茶香从齿颊,落入肠胃,直到心田,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于闲适和气中细细品味工夫茶的情韵,是何等的惬意! 潮汕工夫茶崇尚的精神内涵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和、敬、精、乐”。 另一种散发着诱人香气就是潮汕粿品,在潮汕也是家喻户晓。走进潮汕大大小小的市场,或者农家的普通院埕,你会被一种无法抗拒的粿香诱惑着,悠悠荡荡,缕缕钻进你的鼻孔,引发着你强烈的食欲。这就是在潮汕被称为神仙都喜爱的食物———粿品,是潮汕人初一、十五、过节过年拜神祭祖几案上必不可少的贡品,也是寻常百姓家常食的食品。 潮汕粿品分为咸甜两种。做粿品的粉糈来源有梗米、糯米、麦粉、薯粉。在地少人多的潮汕地区,聪明的潮汕人把粿品做得花样百出,种类繁多。在做粿的时候,加入鼠曲草、槟醅、朴籽树叶、芋头、萝卜、韭菜、鲎卵等,做成鼠曲粿、乒乓粿、朴籽粿、芋头粿、菜头粿、韭菜粿、鲎粿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桃粿和鼠曲粿。 先说红桃粿。将面粉加入粉红色的粬子,用温水搅匀搓成团,蒸熟后捏成粿皮;再用豆沙做馅料或者是糯米饭加香菇、虾米做馅料,用粿皮将馅料包好后,放在木制的粿模里压印,再蒸熟就成了粿。那粿模一般是木头上雕刻出桃状凹纹,图案多为龟甲纹,象征吉祥长寿。做好的粉红色的粿摆在案上就像是精致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心生欢喜。 再说鼠曲粿。鼠曲,别称鼠耳,是一种有独特香味的野草。在四季如春的潮汕平原上,无论田野村庄,还是房前屋后,到处可以看到这种开着黄色小花,长着白色绒毛的野草。鼠曲粿就是将这种鼠曲草捣烂,糅合米粉或者薯粉做成的。在供奉神仙和祖先成为传统的潮汕,通常从农历的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翌年的元宵,直至清明,鼠曲粿都是主要的粿品。在所有的粿品中,鼠曲粿可谓“历史悠久”,被人们认为是粿品之母呢。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可以作为佐证。 潮汕的粿品与祭祀活动密不可分。先民们为了祈求神灵赐福消灾,祈求大自然风调雨顺,都要向主宰的各路神仙膜拜许愿,而膜拜时的贡品除了牲畜、家禽,还有就是用大米制成的各种粿品了。一年之中,在潮汕各种节日有二三十个之多,祭拜的神仙不同,粿品也就不一样。农耕文明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里,“以米为大”的理念也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粿品在潮汕饮食文化中的影响是深远的。 潮汕人被称作东方的犹太人。如今的潮汕人,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潮汕是工夫茶之乡、美食之乡,工夫茶和潮汕美食也被他们带往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愿浓浓的茶香和诱人的粿香不仅仅缭绕在潮汕大地上,让更多的人在茶和粿的香味中陶醉吧,让幸福和满足如茶香与粿香一样萦绕在人们心里,恒久悠长。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