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活动是民俗文化的体现。民俗活动是长期在群众中形成的一种现象,它虽然夹杂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却不同于封建迷信活动,而随着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些色彩也会逐渐消失。

    在潮州古城,解放前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民俗活动,莫过于游神赛会,即各式各样的“老爷生”,其中最主要的是农历正月游安济圣王(俗称“大老爷”)。游神活动,可以追溯至历代对历史名人的纪念活动,有的历史名人还被视为地方的“守护神”,因此这些活动有的规模越来越大,故而也逐步增强其迷信色彩。但游神赛会中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则主要是群众所观赏和喜爱的。

    潮人所祀的“安济圣王”据说是三国时的西蜀爱民贤吏王侃,因潮城原处滨海,历史上经常因韩江洪水泛滥而常有水祸,故立庙于江边,封谥号为“安济”,籍以祈求安定水患(这也是人们对自然力对抗的一种愿望)。

    游安济圣王是潮城过去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其游行遍及主要街道,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游行队伍中的近20班潮州大锣鼓,各呈风采。在游安济圣王的当晚,还举行连续三晚的花灯游行和比赛。这些花灯多是以戏剧故事为内容的灯屏,据说最盛时全城达百屏,故有《百屏灯》的歌谣。

    除游神活动外,潮城的民俗活动还有春节的锣鼓、舞狮拜年、串门拜年,元宵的闹花灯、打秋千、端午节的韩江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烧窑”、“落阿姑”,重阳节的凤凰台放风筝等等。

    潮州城的元宵闹花灯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潮剧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已有多处描写潮州城闹花灯的情景。如“正月十五夜,厝上人点灯,三街六巷好灯棚,又兼月光风又静,来去踢跎到五更”。花灯(纱灯)沿太平路挂满各个牌坊及商号,灯光闪烁,七彩斑烂,争奇斗艳,游人人山人海。

    由于潮州城处韩江之滨,因此每年的江边放烟火、赛龙舟、放风筝、烧窑等,都成为群众广泛参与和欣赏的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往往与民间艺术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游神赛会而促进了潮州大锣鼓和木雕艺术的发展。由于各锣鼓班的竞赛,因此从曲目至表现形式不断充实与提高,名师辈出,从而使潮城大锣鼓成为潮州大锣鼓的代表,享誉国内外。而“老爷轿”、“锣鼓架”“龙船头”也都是木雕艺术的精品。潮城中还有一些著名的制作花灯的商号,其工艺品曾多次在国际获奖;而烟火的制作也是远近闻名的。这些,都和民俗活动联系在一起,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成份和佼佼者。

    解放后,随着反对封建迷信和实行对私改造,上述民俗活动多为有组织的文艺活动代替或逐步消失。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极左路线的影响,因此一切文艺活动多由政府出面组织,这就使这些活动往往受到经济条件和领导人的好恶以及“宁左勿右”所制约,而群众的参与也往往是奉命行事或有代价的。至于一些群众的自发活动,则往往多于干预或禁止,这就使群众所喜爱并热心参与的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有关的民间艺术也渐趋淘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上述民俗活动又逐步恢复,而在这一恢复过程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又随之而来。这无疑是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

    因此,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正确的引导,划清民俗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界线,才能使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以及伴随发展的民间艺术能得到恢复和弘扬。

你是本文的第2252位读者
来 源: http://www.gd.xinhua.org/
作 者: 东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