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袁随园(1716-1798)名枚,字子才,自署随园,是清代乾隆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乾嘉诗坛点将录》把他奉为及时雨宋江,可能认为他是“性灵诗派”的领袖。此公以进土出身,任翰林院庶吉士,历知江浦、江宁等县,而在华发在茂即四十岁时,就不愿当官,“以书籍诗文为事,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流传著作甚多,搜集最完备的有王英中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的《袁枚全集》,洋洋八大册。
    袁枚也是美食家,他有一本令人读后口馋的书,名《随园食单》。此公每食一甘美之物,即录而成书,积四十年之久,遂成《食单》一书。厨师和美食家若读其书,都会有所收益,我曾在《煮酒论古今》中,专题谈他“酒味吾不知”,但是“酒意吾能领”的饮酒观。那么,这位美食家对于茶的态度又如何呢?
    袁随园是位品茶专家,他曾说:山西裴中丞曾到随园饮茶,归来后,对人说:“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袁枚最推崇的茶有武夷茶、龙井茶、阳羡茶和洞庭君山茶等五种。而对于武夷茶则更是情有独钟。他开始对武夷茶是“向不喜欢”,主要是“嫌其浓苦如饮药”。但是,在乾隆五十一年秋月,他游览到武夷山天游寺,品了寺中方丈所用武夷茶之后,从此转变了以前的看法,对武夷茶赞不绝口。当时,寺的方丈所用的武夷茶泡法,实际就是当今我们所说的潮汕工夫茶。袁随园说:
    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开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馀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经过这一番慢嚼细品之后,袁老先生肯定地认为,武夷茶的优点远胜于其他茶,他说: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上引见(随园食单》)
    袁随园虽然没有提及“工夫茶”三字,但我们从其所描述的茶具和品茶法,可知寺僧所泡者乃是工夫茶。观色,闻香,品味,尝韵,这是潮汕老茶客在品茶时的步骤。我们也就可说袁枚是“一宵茶话留千载”了。

你是本文的第120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