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施舌虽然因为濒临灭绝而早已退出了人们日常的餐桌,但作为一种名菜,仍然是美食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传奇之一。传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来源和烹饪。在一些传说中,西施舌被赋予很神奇的色彩,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之后,他的夫人出于嫉妒,派人偷偷将西施沉于江中。西施死后仍然眷恋故土,其舌化为沙蛤,是为西施舌,并终成美食。在潮汕,这些来源传说虽未见附会,但有关西施舌的独特制法,却被传承了下来,用于烹制车白(文蛤)等菜肴,其中一些关键技术,甚至成为制作潮州汤菜的不二法门。 西施舌的最经典食法是氽鸡汤。福州的传统名菜“鸡汤氽海蚌”是这样做的:将长乐出产的海蚌西施舌切成薄片,在沸水锅中氽至六成熟后盛于碗中,加入绍兴酒等调料,再淋上滚沸的鸡汤。1936年,郁达夫写《饮食男女在福州》,就记述过这种食法,说这种蚌肉“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 闽菜这种以鸡汤烹制西施舌的方法传到潮州之后,就被潮菜吸纳了。我们以前说潮州菜具有闽菜的血统,主要是从移民(福佬)和文化(闽南方言等)的角度推测的,一直缺乏实证。原因是现代闽菜与潮菜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闽菜中酒糟和糖等调料的广泛应用,让祟尚清淡的潮人觉得不可理解。惟有跨越古今和地域限制的西施舌,才让闽菜与潮菜的渊源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以鸡汤烹制海蚌,与其说是烹调的技艺,不如说是饮食的理念。鸡汤和海蚌都是极其鲜美的食物,但鸡汤淳朴厚重,如浩然正气;海蚌稀奇野趣,为海洋珍品。 将两者同煮,正好暗合了“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道理。 潮州人还将这种饮食理念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变成了更具普遍意义的肉汤烹海鲜,以常见的菜品来说,有上汤螺片、上汤车白、肉臊(肉末)殿鱼(龙头鱼)汤等。闽菜传统的鸡汤变成了更家常的肉类骨汤,有时甚至切几片五花肉下锅,就能让一锅汤水变得鲜美无比;西施舌也变成了包括其他贝类鱼虾在内的海鲜。 在烹制车白汤的时候,潮州人会将车白壳内的浆液收集起来,滤去泥沙后加入锅中同煮。这些浆液是车白的体液,营养丰富,其鲜无比,假若弃去,不只是浪费可惜,做出的“汤水”味道就差多了。但这种做法并不是闽菜的传统,闽菜在取蚌肉时并不收集浆液,就连氽蚌肉的沸水也不入汤。后来我发现,原来这种做法另有来源。 苏菜名肴有一款叫“云林鹅”的,是元代大画家倪瓒创制的。倪瓒是无锡人,其美食专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有“新法哈蜊”,介绍了当时苏菜厨师烹制西施舌时收集浆液的方法:“生擘开,留浆别器中。刮去哈蜊泥沙,批破,水洗净,留洗水……澄清去脚,入葱、椒、酒调和。入汁烧供,甚妙。”由此证实,潮菜的汤菜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就在于能够从闽菜和苏菜中博采众长。
|
你是本文的第477位读者 来 源: 《潮菜天下》 作 者: 张新民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