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潮元宵米果品文化的内涵 最新 图1张

    潮汕节日多,除了时年八节还有许多小节。节日的基本内容就是祀奉神佛,祭拜祖宗。过节做,既是祭拜祖宗的需要,也表示对敬神奉祖的真诚心意。

    元宵节祭祀用的品各地大同小异,主要有甜、酵、菜头、鼠曲、红壳桃、梭罗包及汤圆等。节日需用品,大都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普遍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首先是与生产季节相适应,即民间所说的“时节做时 。”如做菜头的萝卜,产于冬春;做鼠曲的鼠曲草,春天生发最繁盛,适宜采用。其次是有保健作用。如甜是糯米粉加红糖制成的,两者都性温味甘,糯米补脾胃,益肺气,止尿多与出冷汗;红糖能和血化瘀,益气补血,制成的甜能益中补气,健脾暖胃。再如菜头,因菜头(萝卜)能清热利尿,可治腹胀瘀积,并有解酒抗癌功能,国际食品科学会议已把萝卜列入抗癌食谱。故以菜头为主料的菜头,能健胃消食,去积除热,有益身体健康。鼠曲  是用鼠曲草与糯米一起磨成粉作为皮包馅料制作的品,因鼠曲草能调中益气,去胃肠瘀积,故制成的有食疗价值。

    元宵品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品的美好寓意上。如酵是以米粉和红糖发酵后蒸制而成的,炊酵取意“发财”、“发家”、“发达”。惠来农家元宵夜用酵拜“猪槽公”,寄寓所养的猪如酵发酵一样,长得又快又大的美好愿望。

    菜头的“菜头”与“彩头”谐音,制作此品取意“好彩头”,新年能兴旺发达。

    制作红桃敬奉祖先,则是根据神话传说取意的。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仙”、“寿”有密切联系,是吉祥、长寿的象征。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定期举行蟠桃会,只有享誉众神仙中的上等神仙才会被邀请。凡人吃了仙桃则长生不老,并可成仙。《汉武帝内传》记述西王母于七月七日降临,给汉武帝四颗仙桃,汉武帝吃后把桃核收起来,准备播种。西王母告诉他,这种桃种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实,中原地不丰腴,种了也不会生长。汉武帝才作罢。由于有这些神话传说,在民间寿宴上必上寿桃,以示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用桃形的印模制红色皮的品称红桃,取意如同寿桃,祈求吉祥如意,健康幸福。

    潮汕元宵节吃汤圆较多出现在解放后。而这一食俗,始见于宋代。宋周必大的《平园续稿》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则说:“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这种“浮圆子”、“糖圆子”因是应节而做,并在上元节宵食,后改称“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昔年盛行于北方及江南一些地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认为吃元宵和“袁消”音近,生怕不吉利,就宣布把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倒台后,有些地方恢复称元宵,有的仍叫汤圆。

    潮汕传统吃汤圆是冬节,称吃冬节丸,解放后随着较多的北方及外地干部南调,元宵吃汤圆 渐积习成俗。近些年来,“海霸王”及江浙一带的各式各样的汤圆充塞市场,更引起人们的饮食兴趣,并寄寓新一年家庭圆满吉祥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你是本文的第75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2-27
作 者: 吴奎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