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所说的“猪腹内”是指“猪内脏”或“猪下水”,其中除了个别器官叫法较为特别之外,大体上都与普通话相同。比如猪心、猪肝、猪肚、猪肠和猪生肠就与别处一样;但猪肺却叫“怕肺”(冇肺),猪腰子叫“猪肾只”,猪小肠叫“猪粉”,猪脾叫“猪淖(潮州音:尺)”。
    猪血虽然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腹内,但一来因为与猪肺猪脾等腹内一样价格低廉,二来在烹饪时最适合与猪腹内互相配搭,因而也被归入腹内一类。潮菜名肴“真珠花菜猪血汤”通常都要用猪血与猪腹内熬制的猪杂一起烹煮,这样吃起来才会鲜味十足。
    有的猪腹内价格远比猪肉昂贵,比如猪心、猪肚、猪腰等。但猪肉本身就像社会的晴雨表,往往能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肉食追求。以前物资匮乏,肥肉通常要比瘦肉更抢手。我小时候猪肝和猪淖算是很受欢迎的腹内,而现在问津的人已经不多。惠来县以前有一种叫“卷煎”的灌肠,里面加有大量的猪肝碎,吃起来特别芳香可口。
    学术界认为,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建立在猪肉的“香”味上面的,作为例证之一,是各地普遍存在着与猪肉有关的名肴菜点。在潮汕,也有这样几种用猪腹内做成的菜肴,即使与其他菜系的任何名肴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第一种是猪肚咸菜汤。就我的理解,这个汤菜的特别之处有三,第一是使用了潮汕的风味杂咸“咸菜”。关于咸菜,我以前曾经写过,是一种用大芥菜胯制的酸菜,风味独特,除了生吃,也是潮菜的常用原料;第二是使用了大量的胡椒。做这个菜,胡椒一定要现炒现舂,然后倒进猪肚里面,最好是将口缝合起来,让胡椒的滋味完全渗入猪肚的肉质之中;第三是要用猪骨同炖,这样汤水才会又浓又香。
    第二种是猪肠咸菜汤。这个菜与猪肚咸菜汤的最大区别在于只能加咸菜不能加胡椒。猪肠特别是大肠的质感与猪肚很相似,但更丰腴,更肥美。猪肠也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猪腹内,总是存在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原始野味。为了调和这股野味,林自然大师推陈出新,用糖醋将猪肠的酸汤调整到味觉的极致。我学习了他的这种方法,但改用更为古老的梅盐调味,也达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种是猪肠胀糯米。灌肠之法,在南北朝的《齐民要术》等古籍已有记载,一般都是用肉料切碎灌制风干,目的多为储藏。潮汕的猪肠胀糯米卸是以糯米为主,目的是为了吃饱,所以显得非常特别,是一种地方名小吃。在潮汕方言中,“胀”的词义除了膨胀,还有“撑”和“灌”两层意思。吃得太饱的“胀”属于“撑”,所以潮汕俗语说:“胀猪肥,胀狗瘦,胀人大肚桶。”
    典型的猪肠胀糯米配方近似粽球,除了糯米,还用到猪肉、香菇、虾米、莲子、花生仁等辅料。做法要用“灌”字诀,要将上述各种食料灌入洗净的猪肠中,然后扎紧水煮,糯米热后自然就会膨胀撑紧,吃时要斜切成薄片,传统的蘸料要用一种称为红豉油的甜酱油。

你是本文的第61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