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牛肉与泡粿条 最新 图1张

    俗语“炊炖炆焯,台刂片截斫”,常用来概括潮州菜肴的烹饪特点,前半句指潮菜常用的四种煮法,后半句指潮菜常用的四种刀法。煮法中“炊”相当于“蒸”;“炖”指慢火汤煮,可分为隔水炖和不隔水炖;“炆”与“焖”及北方的“烧”都很相近,常先走油,故称“逢炆必炸”;“焯”的含义复杂一点,下面详加解释。

    焯,潮州音读“捉”,最通俗最常见的说法是“焯牛肉”,也即打牛肉火锅。潮汕的焯牛肉,是一种很流行很大众化的饮食方式。通常都采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牛肉,有时还能看见牛肉的神经仍在颤动。附图是我年初带领香港《饮食男女》杂志的记者到汕樟路林记牛肉店采访时拍摄的照片,桌上每一盘都取自牛的不同部位,比如脚趾(小腿或肩胛腱肌)、五花趾(趾屈腱肌)、牛峰(颈肉)、匙仁(肉眼排)以及牛舌、牛肾、牛肚(金钱肚或百册)等,与国际通行的分切肉并无二致。

    在“焯牛肉”这一语境中,“焯”的意思相当于“灼”或“涮”,也就是将食物切成薄片,利用滚沸的汤水迅速烫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或进食方式。潮汕的焯牛肉,最常见的酱料有沙茶酱、红辣椒酱和普宁豆酱。锅底的汤水多采用牛骨熬制,多数还加入潮式牛肉丸和白萝卜块。

    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方言中,“焯”用于烹饪时读音为chāo,又称“焯水”或“飞水”,多指将食物原料在沸水中略煮即捞出来,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比如将猪骨和老母鸡用水焯至变色,去除血污和膻味,洗净后再用来熬制上汤;将菠菜用水焯一下,再调味凉拌。

    潮菜的烹饪技法中也存在同样的用法,这时“焯”的潮州音读为“抄”,但这种读音潮汕字典中查不到,似乎是潮菜厨师借用了北方方言的发音后而创造出来的。这是一种很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反映的应该是各菜系之间烹饪技艺的交流。

    焯水的诀窍是水要多火要猛,以缩短焯水的时间,减少食物营养物质的损失。一些蔬菜类的食物,焯水时要加入一些油盐,焯水后还要及时捞出过凉水或冰水,以保持食物脆嫩爽滑的口感和鲜艳的颜色。但一些特殊的食材,却必须冷水下锅焯水才有效果,比如膻味较浓的牛腩和羊肉或竹笋、苦瓜等。

    潮菜中的“含大头”,所用原料“大头”,学名中国绿螂,是一种海生双壳贝。其“含”法也是要用冷水飞焯,至大头微开时捞出盛于汤碗中,然后倒入调好味的酱汁和芫荽辣椒等即成。

    潮菜中还有一种与“焯”相关的重要技法,那就是“泡”。泡,又称汤泡,是以水为传热介质,将食材焯至半熟后盛于汤碗里,再倒入滚汤而成菜的烹调方法。最常见的“泡”法在街头巷尾中常能见到,那就是小食摊的“泡粿条”或“泡面”。

    与油泡类似,汤泡的时间要短,动作要快,无论是精肉、肾只(腰花)或其他任何料头,焯至半熟或刚熟时要立即捞出盛于汤碗中。汤泡的调味往往直接下在汤碗中,用得最多的有冬菜、鱼露、味精、葱花、芹菜粒等。汤泡的最大特点是汤水必须清鲜,漂浮在汤面上的油花以一箸头为最佳。

你是本文的第89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11-14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