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铃”这个名称有点怪,一般人按字义理解会以为是悬挂在牛脖子上的铃铛,但实际上却是指流行于揭阳一带的地方食物。民俗学家陈汉初先生编写《食在潮汕·潮汕老字号美食》一书时,收录了这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食品,称之“揭阳牛铃”,还说:“潮汕有关潮汕美食的著述,以及旧志、新志,均未见牛铃的记述。可见,牛铃是名不见经传的揭阳著名小吃。由此见之,为揭阳牛铃书上一笔,更有必要了。”
    根据陈汉初先生的记述,牛铃的制法是注牛奶于锅中,煮熟,拌以适量的醋,使其凝结。冷却后用汤匙勺起,手捏成粒块状,放入先溶化的盐水中便成。其色泽雪白,有牛奶的香味,粒体上还有明显的手指纹痕迹,很有人情味,色、香、味、情皆佳。
    我也长期关注过牛铃这种奇怪的地方食物。我想如果一定要给牛铃明确属性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一种奶酪。理由是它的制作工艺完全符合国际奶业联合会(1DF)对奶酪所下的定义:以奶为原料,用适当的凝结剂作用得到凝乳,并且将其中的部分乳清排除。这里凝结剂是醋酸,乳清指牛奶中的水分。虽然奶酪通常都是需要经过皱胃酶等一类微生物发酵的,这样才会产生出奶酪独特的酸香风味。然而即使是在法国或意大利这种盛产奶酪的国度,其实出同时出产一些没有经过发酵的鲜奶酪。
    以意大利的莫扎瑞拉(Mozzarella)奶酪来说吧,这种用水牛乳制成的鲜奶酪出同样没有经过发酵,只是将凝乳挤揉成光滑的小球然后存放在盐水中。这种奶酪,是烹制比萨饼必不可少的原料,并且通过必胜客这类快餐店已广为中国人所熟知。
    有意思的是,传统的牛铃也同样是用水牛乳制成的。20年前我当记者时曾采写过揭阳利用劳役水牛挤奶的报道,发现当地食用水牛奶的历史极其久远,吃不完的鲜奶除了制作牛铃,还用于加工饼干,棉湖镇甲埔村人曾广泉甚至在1907年就已经用土法生产出“雁牌”炼奶销售。
    一般人可能还不知道,水牛奶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花牛奶的二倍。但水牛奶与奶酪虽然营养都很丰富,这种饮食习惯却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必然是外力影响的结果。因此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像揭西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半山区,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让他们喝食水牛奶和奶酪并且将这种行为最终演变成一种饮食习俗?
    清光绪十二年(1886),一位德籍领港员的妻子在汕头传教之余,将一种起源于欧洲的花边抽纱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妇女,这种技术与潮汕民间刺绣结合之后,便成为著名的潮汕抽纱。十九世纪下叶,基督教利用汕头开埠之机,在潮汕迅速发展,除了建立多所教堂,还于同治六年设立揭西五经富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设立揭阳私立真理小学堂。我列举这两所学校,是因为我的外公和妈妈都曾分别就读于这两所学堂。有资料说过,旧社会潮汕开业的西医师基本都是毕业于教会学校的,我的外公后来还真在揭阳县城的西马路开设了榕城医院。
    虽然没有直接的汪据,但我以为水牛奶和奶酪牛铃这种食物,很可能是旧时基督教会在潮汕传道时所带来的域外饮食文化。    

你是本文的第78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