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汕地区民间的游神赛会、祭祀神灵民俗活动中,大神香是最普遍的供品之一。制作神香的原材料就是被碾成粉末状的香稿树木质层,有“稿末”、“香末”之称。清代,潮汕民间有些手工艺人用“香末”捏塑成各种龙凤、花鸟、虫鱼、人物附在大香上作为装饰的,使之在寄托了人们各种美好愿望的同时,更具有了艺术观赏价值。翻开《中国民间工艺辞典》,便记载着“香稿塑”这一民间艺术。它为我市潮阳所独有,且是潮汕地区面临失传的一种民间艺术。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潮阳区制作“彩大香”和“香稿塑”的两位民间老艺人,领略了这一传统潮汕艺术的色彩斑斓和精致传神。
6米高“彩大香”可燃四天四夜 在潮阳的众多民间传说中,曾有这样一个跟神香有关、劝人行善的故事:清朝末年,潮阳县城东门外,有间字号为“赵进选”的神香店。店主赵进川祖上三代均制作、经营神香,生意兴隆。然而传到了赵进川这里,神香生意却极为冷清,赵氏夫妇生活也无以为继。即使如此,心地善良的赵进川却仍时常接济乞丐等贫寒之士。有一天,八仙中的铁拐李化身乞丐,同样得到了赵进川的热粥款待。于是铁拐李对着制作神香的一盆清水施法。从此以后,赵进川用那盆清水配制成的神香便散发出阵阵馨香,“赵进选神香店”也从此名驰中外,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西藏等地。 神仙的传说当然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赵进川和神香店的远近驰名却是真有其人其事。记者在文光街道的赵厝巷内找到了赵进川的孙子,也是其制香手艺第三代的唯一传人——82岁的赵淑昭老人。老人的屋子里摆放着6炷已经完成的“彩大香”,均高达2.5米左右。香体外盘龙踞凤,还有若干古装人物塑像、花朵、流苏装饰其上,色彩极其绚丽。老人还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2001年他做过最高的“彩大香”的照片。这炷香高达6米,工艺更为繁复和精美,花了老人2个月的时间才制作成功。赵淑昭老人介绍说,制作这样一炷2米多高的“彩大香”也花了他和儿子四五天的时间,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对香体进行风干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的一炷香点燃后在无风的状态下大约可燃四天四夜的时间。记者注意到这些“彩大香”上装饰的人物神态和衣着各不相同,老人解释说,那是根据客户的需要,结合潮剧中的戏剧片段设计出来的人物,包括了“八仙”、“彩楼记”、“文武状元”、“三国刘关张”等众多人物形像。据当地人介绍,能制作如此精美、装饰名目繁多的“彩大香”,潮阳独此一家。 “香稿塑”曾享誉羊城远销欧美 在“彩大香”的创作基础上,“香稿塑”汲取其艺术精华,同时摒弃了其祭祀的用途,成为一件完完全全的艺术品。1950年,民间艺人黄星阁汲取纱丁、陶塑、泥塑的艺术精华,根据香稿可塑性强的特点,创出立体人物香稿塑,因时常被用做灯屏上的装饰物,也称为“稿末灯”。在潮阳区棉北街道,记者也找到了黄星阁的儿子——数十年来孜孜探索香稿塑艺术的黄斯毅老人。在黄斯毅家中,十几平方的客厅里除了几件必要的家具外,几乎摆满了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香稿塑。他正对着“潮阳英歌”的动作分解书本仔细研究。从年初开始,黄斯毅着手创作一组以“潮阳英歌”这一潮阳民间艺术为题材的“香稿塑”作品,为了使作品更加传神,他以“潮阳英歌”的招牌动作将作品分成了3个组。虽然只是半成品,但这些每件只有8厘米高的作品也呈现出丰富的人物表情。甚至人物不同的头饰、衣物上的褶皱、流苏、玉佩等已在黄斯毅的精心雕琢下一一展现。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经历过的一件趣事:黄斯毅创作的一件螃蟹作品在1959年广州举办的“财金贸展览会”上展出,当时固定作品的胶水受热后从螃蟹腹下流出,一观众看到此情景后找到工作人员抱怨,死了这么久的螃蟹你们怎么也拿到这里来展出。黄斯毅的精湛技艺由此也可见一斑。黄斯毅于1951年开始随父学艺,苦学扎胚,捏塑,入色彩画、上光,打蜡等工艺,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留意仁慈善良与奸诈凶狠的五官状态。1956年他与父亲首次合作的香稿塑《十五贯》作品,由手工业局送往广州展览,后被广州文化公园收藏,《南方日报》还刊出作品图片予以介绍,从此,潮阳香稿塑声誉鹊起,引起人们的关注。1960年黄斯毅与父亲一起进入潮阳县工艺美术厂,继续从事香稿塑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玩具“偶戏头”,“粤式脸谱”等挂、摆件,深受客商欢迎,产品远销欧美国家。此后,黄斯毅创作的《八仙游戏》、《李白醉酒》、《刘胡兰》等多个题材的香稿塑作品屡屡获奖并被多个展览馆收藏。 1998年退休的黄斯毅,作为潮阳香稿塑艺术的传人,仍痴心于艺术创作。去年他的两件新作《济公斗蟋蟀》、《二仙对弈》,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同获优秀奖。 独特民间艺术面临失传 由于“彩大香”、“香稿塑”的产量低,又卖不起价,而且往往花费创作者极多的心血和时间,所以如今的年轻人都不肯学这门技艺。由于传人越来越少,而原有的民间艺人均年事已高,这门潮汕民间特有的艺术已在我们的视线中渐去渐远,甚至已经完全退出了城市居民的视线。“我爸爸那一辈兄弟五个都会制香,到我和儿子都是单传,儿子之后,家里就再也没人会做‘彩大香’了。”赵淑昭老人不无惋惜地说。而年逾古稀的黄斯毅,面对已有百年历史的香稿塑技艺即将失传,更是深感忧虑,叹惜不已。因为年纪渐长,黄斯毅老人双手有时已不由自主地颤抖,眼睛视力也大不如前。但老人仍踌躇满志,意欲在近期完成一件会活动的作品——一艘装上弹簧、好像在湖中前进着的龙舟。他小心地拿起一件作品说,最近他正筹划着为香稿塑出一本书,将他的作品尽量地收集到这本《香稿塑作品集》里去,可以让后人知道什么是香稿塑,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这门潮汕独有的民间艺术。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