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小杯细品乌龙茶,不仅可以解渴, 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享受。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红茶的浓和厚,又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 “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独具的特点,茶叶泡开后叶片红绿相映,十分秀美。乌龙茶是中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人都喜欢饮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广东潮汕人饮乌龙茶最为考究。乌龙茶由于冲泡时颇费工夫,故又被称为“工夫茶”。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缝水,而火必以橄榄核烧取,罐则用酥罐,并选用上等乌龙茶,经过科学的冲泡,才能充分发挥出上等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鸟龙茶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如武夷岩茶冲泡后,香气浓郁青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真可谓七泡有余香,既有圣妙香,又有天真味。其他乌龙茶冲泡后,也各有特色。 品饮乌龙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能尝到茶之妙味,达到艺术的享受。 首先,要选用高、 中档乌龙茶,如铁观音、黄金桂、武夷水仙等。 然后,须备好一套专用茶具。饮乌龙茶最精致的茶具称为“四宝”,玉书喂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能盛水200克;潮汕烘炉用白铁制成,小巧玲珑;孟臣罐多出自宜兴,以紫砂壶为名贵,这种壶不仅造型独特,颜色浑厚,尤以紫色最佳,而且吸水力甚好,泡出的茶叶香味能够持久不散。茶壶用的时间越久,泡出来的茶叶香气也越醇厚,若琛瓯是白色小瓷杯,容水不过三四毫升,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使用乌龙茶具最为考究的是广东潮汕人。从火炉、火炭、风扇,到茶洗、茶壶、茶杯、冲罐等等,大大小小有近百种(当然,现代人不会使用这么繁琐的茶具。但从历史的观点看,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文化)。 茶具备好后,即开始泡茶。泡茶的水最好取上好的山泉水,水温以二沸水(即初开者)为宜;燃料可使用硬木炭,讲究一些的也有用橄榄核或干甘蔗的。 泡乌龙茶有一套传统的方法:泡茶前先用沸水把茶壶、茶盘、茶杯等淋洗一遍,在泡饮过程中还要不断淋洗,使茶具保持清洁和有相当的热度。然后,把茶叶按粗细分开,先放碎末填在壶底,再盖上粗条,把中、小叶排在最上面,以免碎末堵塞壶内口,阻碍茶汤顺畅流出。接着,即用开水冲茶,循边缘缓缓冲入,形成圈子,以免冲破“茶胆”。冲水时要使壶内茶叶打滚。当水刚漫过茶叶时,立即倒掉,称之为“茶洗”,即把茶叶表面尘污洗去,使茶之真味得以充分体现。茶洗过后,立即冲进第二次水,水量约九成即可。盖上壶盖后,再用沸水淋壶身,这时茶盘中的积水涨到壶的中部,也叫“内外夹攻”。照此操作后,茶叶的精美真味才能浸泡出来。 泡茶的时间也很重要, 一般需2-3分钟。泡的时间太短,茶叶香味出不来,泡的时间太长,又怕泡老了,影响茶的鲜味。 斟茶的方法也很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食指轻压壶顶盖珠,中、拇二指紧夹壶后把手。开始斟茶时,茶汤轮流注入几只杯中,每杯先倒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叫做“关公巡城”。如壶中茶水斟完,就是恰到好处。行茶时应先斟边缘,而后集中于杯子中间,并将壶底最浓部分均匀斟入各杯中,最后点点滴下,此谓“韩信点兵”。这种泡法,茶汤极浓,往往是满壶茶叶,而汤量很少,倒入只能容少量茶汤的若琛瓯中,仅有一两口,但细细品啜,满口生香,韵味十足,可以真正领会到茶之妙处。冲茶、斟茶时也有讲究,有“高冲低行”之说,即:开水冲入罐时应自高处冲下,促使茶叶散香;而斟茶时应低行,以免失香散味。茶水一经冲入杯内,即应乘热吸饮,此谓“喝烧茶”,稍停则色味大逊。 第二次斟茶,仍先用开水烫杯。其中也颇有学问:以中指顶住杯底,大拇指按于杯沿,放进另一盛满开水的杯中,让其侧立,大拇指一弹动,整个杯即飞转成花,十分好看。这样烫杯之后,才可斟茶。 品饮乌龙茶也别具一格。首先,拿着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再尝其味。尤其品饮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皆有浓郁花香。闻香时不必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来回往返三四次,会感觉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慢慢品饮,则茶之香气、滋味妙不可言,达到最佳境地。 品饮乌龙茶也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否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甚至会头晕眼花,翻肚欲吐,人们说这是“茶醉”;二是睡前不能饮, 否则会使人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肠胃不利。因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这三忌是根据民间饮茶的体会,总结出来的。 每当逢年过节时,全家人欢聚一堂,吃过饭后,为解肥腻,泡起乌龙茶,大家团团围坐,细细品饮,不仅帮助消化,还可增添无穷乐趣。 当今,品饮乌龙茶不仅风行于闽南和粤东潮汕一带,也流行于广州、海南以及岭南各地。许多南洋、港澳的华侨,把喝工夫茶视为眷恋乡土的象征。小小的乌龙茶,已成为海外游子与祖国沟通情谊的纽带。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