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平安批》,我心里舒出长长一口气,流畅、舒适、感叹、感慨,一个个词汇冒了出来。

作为来自西北的文化人,陈继明能写出如此潮味十足的侨批题材小说。由衷点赞!

潮汕话被外地人称为“自带密码”的方言。就连潮汕本地人,由于聚居区域不同,说潮汕话都呈现“区域语音”,比如潮安人与潮阳人的语音就各具特色,多少会造成交流障碍,更别说外地人——能听懂些许潮汕话者,已经算是“能人”。

陈继明执笔抒写潮汕人下南洋闯世界,不仅写出独特的侨批背后的血泪悲欢故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一些潮汕俚语、俗语、口语融于字里行间,既对故事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起到精彩的辅助作用,又对潮汕地域方言、文化习俗的传播、交流与留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翻阅这部作品,潮汕俗语、口语随处可见,读起来妙趣横生。半天吊灯笼、驴生拼死、乞食、万银耐你食多久、生意细细会发家、讲古、番客、番畔、老实终须在、路远灯芯重如铁,以及“穷人好肩头,富人好声喉”“爱圆爱扁,选精择白”“做盐唔咸,做醋唔酸”……

这些俗语、口语,蕴含着潮汕人浓郁的生活习俗、文化理念,每一句,背后都有一段“古”(故事),只有正宗的潮汕人或者资深的“潮汕通”才能明白或领悟它的意思。

写作中,地域方言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在《平安批》中,作者对潮汕方言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展现了潮汕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如“番畔、番客”(指南洋与下南洋谋生的人),“老菜脯”(陈年萝卜干);又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如“驴生拼死”(努力拼搏)与“生意细细会发家”(做小生意也能发财致富),道出了潮汕人倍受外地人赞赏的特点:能吃苦,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务实,经营有道。

文学,记录生活,抒写情怀,留下时代的印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与读者交流,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自当要让读者能读懂、领悟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当各抒所长,绽放各自的风采,才能彼此相得益彰,互促共进。

曾经,东北方言“霸屏”,如“唠嗑、得瑟、磨叽”等常见于影视作品,广东人听起来满满的陌生感。后来,广东粤语中的“买单、搞掂、老细”等也常见于影视作品,起初外地人听起来也一头雾水,现在大多数人也能看懂或听懂。这说明,有特色的地域方言,还是具有独特的生命力的,只要作家深入生活,采用浸入式的体验生活方式,了解、学习、活用地域方言,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播,地域方言也能焕发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这方面,作者的《平安批》为地域方言该怎样进行文化书写,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值得写作者借鉴。

潮汕方言保留了不少古代音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少词语、俗语、口语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成了“有音无字”,即没有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只能靠民众口口相传。这类口语或俗语,用潮汕话念出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令人为之拍案叫绝,但根本没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口语,就是——你懂的。我想,陈继明对此也会感到遗憾。因此,将潮汕话通过文学作品传播开来,既是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体现,也是传承、发展潮汕话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说好潮汕话,用好潮汕话,在传承与推动潮汕方言发展的道路上,潮汕人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