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潮汕革命党人的早期活动 最新 图1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受欺,使潮汕地区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党人感到义愤痛心。他们为寻求救国之路,多方求索,到处奔跑。有的人希望通过办教育、启民智,唤起民众起来抗争;有的人通过办报纸或刊物,宣传维新变法和革命思想;潮汕爱国华侨则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或捐资、捐物支援早期民主革命活动。
    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家和诗人丘逢甲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台湾失败后,落籍到潮州,于1900年与好友何士果筹办同文院,1901年迁至汕头同庆善堂旧址,并改名为“岭东同文学堂”(位于汕头外马路)。在岭东同文学堂,丘逢甲任监督,温仲和任总教习,温丹铭、刘家驹等为教授。学堂推崇革旧维新,是汕头首创的新式学堂,在这里先后培养出一批爱国革命志士,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他们积极参与组建潮州同盟会、汕头同盟会活动,与各方志士共操戈,为推翻潮州府县旧政权,光复潮汕作出贡献。
    据笔者所查,从岭东同文学堂走出,和辛亥革命有关的还有:辛亥革命后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姚雨平,南北议和团秘书、潮汕第一位哲学博士张竞生,广州武装起义策划和参与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参与黄冈起义和嘉应州起义筹备者、福建安溪县长李思唐,参与黄冈起义和惠州起义、并先后任增城和阳江县长的张谷山,等等。
    潮汕的维新派和国内外爱国人士则以创办报刊为阵地,开展革命宣传。1902年,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曾杏村、吴子寿、杨季岳在汕头创办潮汕第一家报纸《岭东日报》,以孙丹崖为主笔。该报每日出版四开版一张,国内外发行。代售点有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和邻近县、市20多处;同年还有谢安臣主办的《汉潮报》。1903年袁守明创办《鮀江辑译报》(后改名《鮀江公理报》);同年澄海华侨林义顺和饶平侨商张永福筹资印刷邹容的《革命军》,并改名为《图存篇》,运进潮州和漳、泉等地乡镇,宣传革命。1906年又创办《潮声》为旬刊白话报,以潮州方言采编,向潮汕民众介绍国内外形势,唤起他们关心国家大事。1909年同盟会会员叶楚伦创办的《新中华报》,作为汕头同盟会会刊,直接宣传民主革命道理,发行到暹罗等地。这些报刊的创办,对传播新思想新消息,启发民众爱国热忱,起到很大作用。
    1905年,汕头《岭东日报》响应全国掀起的反美爱国运动,首先报道了美国政府迫害华工情况的消息,并发表社论。岭东同文学堂师生带头发起反对美国迫害华工和抵制美货的政治运动,并把美国政府迫害华工的惨状编成《华工惨状纪略》小册子及《美货情况调查表》,分送粤东各地绅(士)、商(人)、学(生)界,要求大家一起行动。六、七月间,绅、商、学各界联合起来,决定成立汕头各界废除美约后援会,一致遣责美国政府迫害华工罪行,一致同意彻底抵制美货。粤东地域各地都起来响应,美国政府虽照会两广总督饬地方查办,但潮汕爱国商民活动继续开展抵制运动,进行了一年多才结束。
    海外潮汕爱国华侨热烈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积极从事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得到海外众多潮汕籍华侨的支持,其中著名有:新加坡的张永福、许雪秋、林义顺、林受之、林国英、方瑞麟、陈永锡;越南的陈星阁、黄伟卿、许渭滨、谢松楠、张化成;泰国的郑志勇、陈美堂、陈伯强、陈若愚、陈戴芝、陈耀衢、马元利、郑子彬、高绳芝。新加坡、泰国等地的海外华侨从财力、物力方面给民主革命以大力支持。
    1903年,新加坡侨领林义顺与其舅父张永福及厦门人陈楚楠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民主革命。张永福还组织成立了同盟会南洋总部,又与林义顺、陈楚楠等创办《中兴日报》,作为同盟会分会的机关报,宣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南洋总部成立之后,林义顺立即到槟榔屿、仰光等地建立同盟会分支机构。
    张永福(1871-1957),字祝华,祖籍饶平县,生于新加坡。据说,张永福少时爱好中国历史,思想活跃,有任侠之气,曾组织“小桃园俱乐部”,常聚三五好友,议论古今。张永福的父亲张理,也是著名华侨实业家。张理于1833年出生在新加坡,有店“长美”号设在美芝路(Beach Road),经营绸缎与布匹生意,兼任取佣代理。成年后,张永福子承父业,经营橡胶,成为当地知名的工商巨子。1903年夏,启蒙思想家邹容和章炳麟在上海《苏报》发表文章,公开宣扬革命,清政府下令查封《苏报》,逮捕邹、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当时,张永福多方奔走援助,以使邹、章免刑。
    张永福长期追随孙中山革命,为新加坡同盟会创建人之一,积极推动南洋各地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对辛亥革命贡献甚大。举例,1905年初夏,孙中山乘船从英国赴新加坡宣传革命,因签证关系未能登岸,张永福向警方疏通使孙中山得以登岸。孙中山抵新加坡不久,张便促使潮闽志士许雪秋、陈芸生等晋见孙中山,使革命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次年,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张永福担任副会长。张永福仗义疏财,建设“晚晴园”,作为在海外的主要革命据点,孙中山早期的许多工作得以在此进行。“晚晴园”后改名为“孙中山故居”,新加坡政府已将其评定为国家级文物古迹。

你是本文的第114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1、7
作 者: 陈雪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