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每逢“端午节”,有制作栀粿的习俗。“栀粿”因用料“栀子”而得名。栀子,潮汕俗称山黄枝,又名黄枝、山禅卜、水晶花等。中药名称“山栀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属常绿灌木。夏季开白花,味浓香,可供观赏。栀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江南诸省。中药学以成熟果实“栀子”入药。《本草纲目》称:栀子有清热泻火、除烦解郁、凉血解毒之功效。《潮汕百草良方》载:“山黄枝,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

    每年农历五月,已是仲夏,时值蚊蝇孳生,疾疫流行。潮汕地区湿热交加,更使人疲惫不堪,故古有“恶月”之称。因栀子具有除烦解郁、凉血解毒之功用。因此,潮人自古就有在“端午节”,采用栀子制作栀粿,作为保健食品的传统。

    其制作方法:把成熟的栀子敲碎后,用水浸泡成黄色栀子汁,和上等糯米粉拌成糊状,然后盛入垫有炊巾的蒸笼中,猛火蒸制而成。食用时,用纱线拉割成小片,粘上白糖即可。栀粿呈棕黄色,味微苦,加上栀子的芳香,可谓色、香、味具全。尝后有“苦尽甘来”之回味,不愧为老少咸宜之时令食品。纪钦平

你是本文的第123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6-06-04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