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对于潮汕地区的家庭主妇来说,却并非如此。她们凭着潮汕历来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和心灵手巧,不但解答了这一千古难题,而且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逐步创造出了种种独具地方风味的美食特色的潮汕小吃,倾倒一代代潮人以至海内外嘉宾。

    潮汕地区各类祭拜的节日颇多。过节,对人民生活不啻是一种饮食调节,但也使贫穷人家不堪重负。于是,潮汕的家庭主妇们便发挥出潮汕人的聪明才智、心灵手巧的特长,从既能节俭又可勉强讲排场的角度出发,搞起了瓜菜代的供品来。

    这类供品,多数以少量的米米志或面粉做成皮,包上各类蔬菜做成的馅,再用雕花的木模印成各种形状的 品来。于是,就有了各类菜、菜包,如笋、萝卜糕、荷兰薯、蕃薯丝酥、芋酥、芋角、春饼和桃的出现。这类供品,外观基本无差异,但内容不一,同样可作 品之用。如此,对那些连大米都紧缺的人家,仍然是勉为其难,但这也难不倒那些主妇们,她们又以薯粉代替米米志作皮,于是,就有了各种菜、豆馅的韭菜、无米、水晶球、丝瓜烙、马蹄烙和卷煎等各类小吃,成了潮汕小吃的又一类别。

    主妇们还在各个季节的节日里,根据人们对时令的不同需要,分别用朴只(一种能消积去湿的树叶)、鼠壳(草药,能消食开胃)、黄枝(中药,能消暑利肠胃)等中草药,煎水取汁和入皮中,创制出朴只,供春季食用(一般在清明时节)、鼠壳,供冬季食用(一般在冬至至翌年元宵节)和枝粽,供夏季食用(一般在端午节)等各类既是美味、供品,又起药疗作用的时令小吃。

    可以说,潮汕小吃中大多数包点、 品、酥、饼、烙类,其初衷是出于俭朴节约的瓜菜代敬神供品,是潮汕地区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的精制杰作。这类小吃,经过巧妇们和点心师的长期摸索实践,加以科学的用料配比,不断完善。

你是本文的第198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3-11-16
作 者: 陈嘉瑜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