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种各样的馃品,如香脆的韭菜馃、晶莹的无米馃、甜蜜的豆沙馃、富有野趣的鼠曲锞等。
    豆沙馃,多食于每年的农历七月间。这时候,早稻归仓,花生晒干,晚秧插完,于是农家主妇便用新米、新花生来制作“豆沙馃”。先将米粉和水混合后揉捏成又薄又白的皮,再用炒熟的花生仁捣烂后配以精盐和葱花、芝麻、肉丝等作馅儿。“豆沙馃”的形状,由巧手的家庭主妇随意捏造,有像一弯新月的,有像平底船的,有像玉兔、石榴的……形状一般很小,只比火柴盒略大一点。
    潮汕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曲馃,且一次做很多,因为鼠曲馃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宵。鼠曲是一种野草,亦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香茅、茸母等。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
<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鼠曲馃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
    吃鼠曲馃的风俗起源很早。
<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衅,以厌时气。”
《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为粉,以压时气。”龙舌□,鼠曲锞之名,即用鼠曲和米粉末儿做的一种饼食。唐代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云:“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本草纲目》引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可见以鼠曲草制饼食的风俗至南北朝已有,后代代相传,至今潮汕风俗依然。不过,古时北方吃鼠曲馃是在清明寒食之间,潮汕却是在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

    韭菜馃软滑鲜嫩,香浓无比。在油锅中煎一下,味道更佳。它的制法是将开水冲进生粉搅匀成馃皮,韭菜、香菇、虾米做馅。馃皮包馅捏成扁圆形,蒸15分钟即成。

    “菜包馃”是海丰梅陇墟一带的一种时节馃品。在梅陇墟,农历正月二十是一年中第一个盛典,墟内居民叫“开市日”。这一天,各家各户大庆大请,大摆宴席。街道上爆竹声声,五彩牌楼高耸,彩旗蔽日。狮班、曲班、戏班,唢呐班、八音班等等轮番表演,热闹非常。这时,女人们都在屋里忙碌,赶制大量的“菜包锞”。当客人到来时,要请他们入座吃莱包锞。客人回家时,还要用一小盘菜包锞作为回礼。“菜包馃”的制作过程是:以适量的开水冲进干油粘米粉,翻搓成泥条状,捻成圆饼形的馃坯。把“馃坯”放在左手心,右手握圆滚子(鸡蛋大,用土烧制)在“馃坯”上作360度旋转,制成薄薄的凹状体,再由负责放菜馅的人在凹状体中包上富有地方风味的菜,使其呈梭形,并于头尾处捏紧,照次序排列在苇篾做的“朗涉”上面,排满后放进铁锅,用猛火蒸熟。梅陇的儿歌唱道:“猴舂咪 (一种昆虫)咪舂猴;舂白米,做菜包;一碗食,一碗留;留在后灶头,乞猫撞胶落(掉下),目汁流流……”

</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衅,以厌时气。”
</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鼠曲馃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

你是本文的第1541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漫话》
作 者: 王伟深、少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