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木屐也是潮人过去的生活习惯,男女老幼,春夏秋冬都用着它。木屐是由木材制成,以苦楝树木为最佳,质轻性韧,钉上厚布片或橡胶片为屐鬃。有的还上油漆,绘花鸟,美观精巧,走路轻便。李白有《越女词》赞穿屐的:“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鸭头袜。”潮汕儿女“出花园”、学生初入学,过去都必须穿着红木屐。榕城北门有条钉屐街,便是专门制作、销售木屐的。 穿木屐历史,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公子时遇难出奔,随行人员有一叫介之推的,曾割股肉为其治病。文公复国后,大封随行人员,介子推以不与人争功而背负老母隐于绵山。晋文公记起之推功劳,来到绵山寻他,为逼他背母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抱在大树上被火烧死也不出来。晋文公见状又痛又悔,便把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上,称为“足下”,以此纪念。于是,穿木屐成为中原民风。在历代名人诗文中,述及穿木屐者,屡见不鲜。 潮汕人是从中原迁来的,因此也带来了穿着木屐的习惯。潮地多雨卑湿,穿木屐可以隔卑地除湿气,十分合适,因此沿袭了两千五百多年,尽管北方后来都用鞋来代替,潮人仍着木屐。直至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人字鞋”传入,木屐才被淘汰。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