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发现的摩崖碑刻遗迹证明——宋代濠江两岸已有族群聚居 最新 图1张

    濠江两岸的人文发展史始于何时,在学界迄今未有定论。几年前,笔者在达濠瞭望山麓发现一处新石器后期的先民生活遗址,经专家考证,距今约8000年。但就此断言濠江文明史发源于8000年前明显理据不足,只能说当时已有先民流动性聚居,但在后来几千年间,并无文明沿进的其他痕迹。为什么会出现断层,殊不可解!
    历史上达濠长期隶属潮阳,在新编的《潮阳县志》中,“大事记”载:“隆安元年(397)疍家人始渡海至鞑濠(今达濠),以捕鱼为生”(称采之于隆庆版《潮阳县志》)。这条记载缺乏佐证,且疑义甚多。
    而有宋一代,却在濠江两岸留下诸多历史文化遗迹,足以证明至少从宋代年起,濠江两岸已有相当数量的聚居村落。也就是说,濠江人文史始于宋代以前,这是铁定的事实。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看这些文化遗存:
    威武寨石刻(皇佑四年 1052)
    营盘山位于达濠岛东端的古村落河渡村,处濠江出海口,与南山村隔江夹峙,形势险要,俗称“门嘴”,唐宋志书称为“河渡门”,是进入达濠以至潮汕腹地的重要门户。小小的营盘山浓缩了濠江一千年的海防史,自北宋初年到解放后,均有军事守备和设施。这里有濠江最早的石刻:“威武寨石刻群”。山上一巨石壁立,面向南海,刻“威武寨”三个大字,三尺见方,落款为“皇佑四年”;另有一巨石呈雪梨状,正面刻字10行,每行10字,每字15厘米见方。内容如下:
    捕捉节级裴添
    壬辰仲夏蛮人寇于广越
    月命陆海阳邑长富春公统
    兵捍此地非所也孟秋以
    尉陈公言承其事月中贼
    平众凯而旋时皇佑四年
    史许符郡俞
    通行官左行首李尧
    中军使林永梁图
    统领都知兵马使杨恒
    石刻背面还有一记功碑,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皇佑是北宋仁宗里帝年号,皇佑四年即公元1052年。这三处石刻记载了北宋初年的一件史实:皇佑四年7月,广东、广西一带侬智高聚众造反,朝廷加枢密使狄青为平南大元帅,率军平叛,并晓谕沿海各处加强守卫。海阳县令富春公孙藩统兵驻守营盘山。九月,叛乱平定,驻军留下三处石刻后撤防。以上史事,见诸《宋史卷12》、《仁宗纪四卷495》、《蛮夷传三——广源州》。
    这是濠江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充分证明,距今整整一千年前,濠江已是战略要地,并已有一些聚居村落。
    东湖路记碑(嘉定七年1214)
    此碑现存于东湖村福德东爷庙内,碑高85厘米,宽56厘米,每字4厘米见方,计10行,每行17字。内容如下:
    路记
    昔此路始乃庄子成东愈首为之唱悯泥涂之阻乃裒众资招来石匠凿石以济泥淤未克全功以经二十余年矣至加定五年七月吉日乃预会僧人而续其余收什诸门施资移化些少裨添修造以全始终之基 于庙门夹路一条田 总计三百一十四丈坐刄一伯二 贯庶几考古验今永为一乡子孙久远 时加定七年岁次甲二月日修造
    通昌昭 琼同立
    缘首庄仲庄荣干工庄连庄
    这处碑刻,收录于黄挺《潮汕金石文征》一书,并注曰:“潮汕现存石刻,多摩崖,惟许申所撰《灵山开善禅院碑》与此《路记》为碑刻。此记所述,虽是民间情事,然未经著录,亦足宝贵。”
    《汕头市地名志》载,东湖村是“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5)庄陈二姓创村于此”,就是根据这“路记碑”之纪年推断。我们知道,一个村落从开始聚居到几个姓氏协商共同修筑乡道,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东湖村落的形成,当推在此碑之前。
    推锋军记事石刻(景定四年1263)
    这处石刻位于磊口村濒海一巨石上,摩崖,内容如下:
    推锋军伦黄景定四年
    十一月念九日部兵抵此
    推锋军是朝廷派驻粤东之军队,其制创于绍兴三年(1133)之黎乱,《永乐大典》卷5343、《潮州府——营寨》记载甚详,“惟推锋一军,自四十年以前,盖未之有。绍兴初,黎寇掩至城下,是时承平日久,兵不素练,莫敢谁何。所幸土豪率民兵曰召募者相与守御。阅月乃却。黎寇既灭,它寇猬起,布满山谷,为害益淫。湖、梅、循、惠实均之。”于是朝廷特设置推锋军,分守各处,荡涤余寇。磊口村处濠江之上流,扼三阳之咽喉,自古为兵家要地。当时殆有警报,故推锋军将领率听部去州十里抵此,歼灭贼寇,保境安民,因而摩崖为记。此亦见证了当时磊口已形成村落。
    叠石残刻(绍圣二年1095)
    该石刻位于岗背村小山丘上,丘上有两巨石并立相连,中间有隙,南北走向,北向石刻风化侵蚀严重,仅“十七日”三字可辩;南向之石上刻阴文,内容如下:
    东都王凤之吴越钱颐仲因过此地见此石有人留题遂立马观之是处巨石平然可爱次日携酒乐饮扶暮著而还因命刻石漫记岁月耳绍圣二年三月。
    细读此处石刻十分有趣,这两位官员(名士),路过此地,看到石头很漂亮,又有前人题咏,兴致勃发,第二天就结伴带酒到此处饮酒吟诗,一直到天色向晚才回,后来还让人勤石游记。这件乐事从一个侧面折射了附近已有了相当规模的村落这个事实。既有前人题咏,可以在此宴游,还随便就能叫到石匠刻碑,可见村庄不小呢。
    巷头石狮(北宋中叶)
    最近,笔者在濠江珠浦村和赤港村分别发现了巷头狮石雕二尊,在潮汕人的神明崇拜中,巷头石狮是抵御“巷头杀”的镇宅之物,是中原南来的习俗。这两尊石狮,造型简洁大气,线条活泼,憨态可爱,是为文狮,一在赤港村石狮巷,一在珠浦村老水井,风格一致。据专家考证,这两尊石狮是宋中叶匠人之作,十分珍贵。据此亦可证明,两宋时,这二村已然形成。
    陈憺墓(宋末)
    陈憺,南宋最后一任潮州刺史,值社稷倾覆,复国无望,遂卜居濠江,先定居珠浦,后定居河浦,志不仕元,为河浦陈氏之创乡始祖,府志、县志均有传。墓葬位乡之东南,称“蜘蛛结网”。乡自宋始,当是不争的事实。
    不单上述村落,《汕头市地名志》载,濠江还有多个村落形成于两宋,如清刚乡(今葛州、澳头)、广澳乡、达埠三乡等等。由此可以证明,两宋时期,濠江两岸,人烟已然稠密,文化水平亦相当高了。

你是本文的第196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5、7
作 者: 陈坤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