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番银”通过海上大量流入潮汕,从清末至民国,潮汕地区又开始流通我国铸造的“龙银”、“袁大头”、“开国纪念币”、“船洋”等龙银。同时由于海外交通便捷,贸易往来以及华侨携带等,使潮汕一带仍大量使用“番银”。这些龙银除了用于交易、纳税、结算等的经济活动外,也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习俗之中。
潮汕民间历来有崇尚藏金藏银的习俗,由于龙银本身具有的保值功能,加上龙银铸造精美,币面上又大多铸有帝王头像,百姓认为可以镇灾驱邪,因此人们也纷纷将它赋予各种民俗功用,有的改制成饰品等,用途非常广泛,如: 馈赠以及婚嫁礼仪:潮汕一带逢年过节有包红包“压腰”习俗,富有家庭过年时,晚辈在红包里装上龙银送给老人以表孝敬。民间风俗还有嫁女儿时,将龙银装入服饰箱里“压箱底”,“压箱银”一般不轻易取出来花销,只有在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时才使用。 镇灾驱邪:潮汕民间常有人用龙银煮水给小孩喝,用来“压惊”和驱邪祛病;有的用龙银来“滚床”,祈冀家族兴旺发达;龙银还在墓葬、建筑时被大量采用,如建房时安放入地基里镇宅驱邪,作为随葬品陪葬等等。 挂件饰品:在潮汕农村至今仍可以见到小孩出生“满月”时,大人在小孩胸前佩戴一副用龙银加工而成的“七连贯”、银手环、银脚环、银项链等作护身符,寓意孩子将来平安、健康、吉祥;龙银也被改做成裤带、纽扣、头钗等饰品,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饰品既能点缀,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活情趣,又可以在动乱年代中起到保值的作用。 老龙银在潮汕民间的这些民俗用途,有的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隐没,有的却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收藏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