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夺标 禳灾祈福——潮阳关埠端午古老习俗潮味浓 岁时节日 图1张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潮汕地区每年都有很多乡村举行赛龙舟活动,并以“竞渡抢标”最为热闹。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一风俗记载:“五月朔日,村村金鼓宣阗,谓之转龙船鼓;端午酿角黍,饮雄黄酒,插艾蒲于门。自此江浒竞渡几一月,夺标者咸以为荣,且有汲龙船水饮之者。”参赛的船队都要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夺“标”为荣。有些地方的竞渡者,因为好胜心切,往往酿成斗殴,可见“竞渡夺标”对于乡村民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端午竞渡的由来,传统的解释是为了祭吊爱国诗人屈原。但《荆楚岁时记》中只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同时该书之中又说:“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而《越地传》又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由此观之,竞渡之事,吴以为与伍子胥有关,越以为起源于勾践,而楚则捧出了本地的忠臣屈原,大有与吴越竞争之意。这些说法带有明显的地方主义。而潮汕地区在古代既不是楚国,也非吴越,端午竞渡夺标又是为什么呢?事实上,端午竞渡最初的本意既不是娱乐,也不是对什么人的纪念,而是一种“禳灾”的仪式。潮阳关埠地区的乡村“竞渡夺标”活动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遗风。
    关埠镇位于潮阳北部,榕江环绕,形似半岛,全镇河道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关埠的乡村每年农历的五月通常都有划龙舟活动,但并非每年都有举行“夺标”这种正式规格的竞渡比赛。在农村,举行“竞渡夺标”活动是一件关系到全村风水和运程的大事,其影响之大不亚于春节的游神赛会。是否要举行这类大型活动,首先要考虑年份,一般龙年赛龙舟的活动会比较多。有些村会根据自己村的地理形状来考虑,比如关埠镇东湖村的地理属于“猪地”,就经常选择在猪年举行“竞渡夺标”。其次要考虑该村近年来发生的大事而做出“竞渡夺标”的决定。比如该村是年举行河道清淤、修缮祠堂等“动土”的大事情,或者是年村里发生有人溺水身亡的不幸事件,为了“净土”,就必须举行一场正规的“竞渡夺标”,并通过大型的“酬神”活动来祈求合境平安。可以看出乡村举行“竞渡夺标”活动的本意是禳灾祈福,反映的是村社的集体利益而非纪念屈原。
    作为乡村群体公共的禳灾活动,“竞渡夺标”就带有“法术”的性质。除了对上述客观因素的考量之外,是否举行“竞渡夺标”活动更为关键的是要看每年的五月份是否有人在河里(一般指村寨面前的河段)插上一根青竹。“插青竹”是关埠一带举行“竞渡夺标”的关键仪式,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在五月份之内在河里插青竹,那么今年就一定要举行“竞渡夺标”,同时村里还要请大戏,举行大型的“酬神”活动,这样全村就会平安兴旺。传说,要是插了青竹之后,村里没有举行“竞渡夺标”和“酬神”活动,全村就会走霉运,而且对插青竹的人也会非常不利。传说中,青竹似乎有吸引河中小鬼的功效,起到“诱敌”集中的目的,而大型的“竞渡夺标”又有聚而歼灭之的意味。插青竹似乎是一种古老法术仪式的遗存,也是乡村公共“禳灾”的开端。
    “竞渡夺标”的激烈比赛后,获得“标旗”的船队就会举行“竞标”活动,因为据说每一面“标旗”都赋有神奇的法力。关于三支大标的法力,乡民的顺口溜是“大标贵,二标财,三标丁”。也就是说获得大标的人,其家族子孙的社会地位就会越来越显贵。二标管财运,获得二标就能发大财。三标管人丁,获得三标的人家就能添丁。正因为这三支标旗具有如此“神力”,往往会吸引很多有钱人前来竞拍,价高者得,这些钱就用来请大戏,备祭品酬谢神明,祈求合境平安。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龙舟竞渡的时间、方式和赛程的安排上也渐趋科学化,但神秘的仪式感依然保留在人们的心中。正是这种神秘的仪式才使得端午竞渡有别于普通的体育赛事,而更具传统的味道。

你是本文的第466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5、29
作 者: 陈爱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