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潮汕人心目中,中秋和春节都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至今甚至还流传着“中秋胜过年”的说法。如今,中秋佳节悄然临近,隐隐约约听到市面上开始叫卖着“意溪朥饼”、“贵屿朥饼”、“苏南朥饼”……这时,每家每户开始加入购买月饼的大军,慢慢等待中秋佳节的来临!市面上各种风味的月饼琳琅满目,但是,“朥饼”的地位在潮汕人心目中却是无法替代的,大部分潮人都偏爱颇具潮汕特色月饼——“朥饼”,或买来拜神祭月,或作为节日礼物相赠,这时“朥饼”的生意可是极好的。 “朥饼”造形精巧,肥而不腻,饼面还盖着红色印戳。为什么潮汕特色月饼被称为“朥饼”呢?原来,“朥”在潮汕方言中有猪油之意。“朥饼”无论皮馅都是猪油唱主角,其制作工序繁杂,且多为手工制作,首先是将绿豆(乌豆)蒸熟,加入白糖和猪油等拌成馅料;然后用面粉、猪朥和适量的水揉合成面皮;最后用面皮包着绿豆(乌豆)馅,捏成圆扁型,并烤焙成品。 我们在品尝“朥饼”的同时,也不由想起各地关于中秋月饼的种种传说,据传元代末年,张士诚在江南高邮聚众起义,为联络各地起义军一起行动,便在月饼内夹藏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约定中秋之夜,掰开月饼后,见字揭竿起义。起义如期爆发,很快占领江浙一带。从此,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以食月饼来庆祝胜利,又因其形状如圆月,象征着合家团圆,受到人们推崇,成为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佳品。但潮汕地区关于“朥饼”的传说就比较鲜为人知了。传说宋朝末年,元兵占领潮州城,为巩固统治,实行“三家一保”联户制,每三户人家供养一个元兵,且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到哪家睡觉。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还要与元兵同房。百姓受尽欺凌,相约起义,八月十五那天,起义者先在“朥饼”底下放着小白纸,上面写着“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一齐痛杀元兵。一夜之间,元兵全被斩尽杀绝。虽然,这两个传说发生的年份相差甚远,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都反映了人们反抗元朝统治者压迫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 月圆中秋,赏月、吟诗、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载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借助中秋抒发情感。如今的“朥饼”成为潮汕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主角,也是海外游子每逢中秋佳节最为惦念的美食。月影清光下,赏月品茗,吟诗作赋,把酒言欢,风味独特的潮式“朥饼”勾起的是潮汕游子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
你是本文的第409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27 作 者: 郭松芃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