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这个节日既是道教的节日,也是佛教的节日。道教规定,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道教认为,中元节这天是地官判定人间和阴间善恶的一天,道士要在这一天诵经画符咒,为囚徒和饿鬼解脱罪恶,使囚徒能悔罪,又使孤魂野鬼获得施济后不再到人间作恶。佛教把这一天定为节日,是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6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投胎于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夫人摩耶腹中,先把这天定为佛寄生节,后来为表示对佛祖的崇敬,使节日更隆重,又把它改为报恩节。以后则又转变为“救倒悬”的盂兰盆会。“盂兰”是梵文的译音,意为“救倒悬”。据《盂兰盆经》等经书载,释迦牟尼弟子目连,因其母生前不愿向僧尼施舍,死后沦为饿鬼,痛苦不堪,如处“倒悬”。目连给母亲送去食物,但人口即化为烈火,其母终不得食。目连求佛祖挽救,佛祖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饭食于盂兰盆中供养10方僧众,即可救度母亲。目连救母后向佛祖建议,以后佛家弟子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修孝道,用盆子装饭食果品去供奉冥冥者,以报答父母祖宗养育之恩。佛祖同意,因此报亲恩节转称为“盂兰盆会”。七月十五日便成为佛教的节日。自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于中国,盂兰盆会蔚为全国的民间风俗。
    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不仅在同一天,内容也颇相似,其主旨都是救苦救难,施济社会及冥冥间的饥饿和孤苦者。潮汕的施孤,正是来源于上述的宗教原因。
    中元节的食俗与这一天的祀祖祭鬼活动互相关联。有些地方要制作此一时节特有的果品。据张彬元介绍,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新妇仔”是拇指大的小塔形果,红色、白色均有。惠来称童养媳为“新妇仔”,也许这种果品依其外形特征:结小发髻、穿小袍袄而造型的。“荷叶包”是半圆形的棵,果边微卷作波纹状,对角捏了一指,象征茎蒂,果身用小银针压上笔直的叶脉,状如半片荷叶。“三角楼”是三角形的果品,三个尖角各扭成小螺旋,象三个小发髻。“六角楼”是空心小巧的果品,用剪刀对角剪成花纹。“鸡规团”、“石榴仔”也是空心的果品,前一种是桃形,后一种是石榴形,有红、白两色。石榴是多子的果实,青年、老年和妇女都喜欢这种果品。
    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主要有二项,一是施孤普渡,一是拜祖宗。施孤普渡较多是搭孤棚集体进行,由僧尼道士念经作法之后把祭品施济贫穷者。祭品有三牲、大盆白饭、米等,施孤的东西有些地方是不愿拿回家的,有些地别是部分施济,部分带回。拜祖宗除三牲果品外,还要有刚从田里收获的农作物,如引头、番薯、瓜、豆、水果及谷物制成的其他食品。因为古代民间流传着“告秋成”的风
俗,而七月是早稻已收成,晚稻已播种的时节,为庆祝刚得到的劳动果实人室和期盼未来各种作物种植的好收成,以“告秋成”的名目供祀祖宗,而“告成”的日子恰好也是七十五。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收成是民生之本,收成之后不忘先辈教诲和开创基业的功绩,向祖宗作“告秋成”的祀拜体现了儒家“百善孝为先”品质,故人们把中元节说为佛道儒三教共同的节日。        
    

你是本文的第168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食俗》
作 者: 吴奎信、丘彪、吴湘红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