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我国传统岁时节令中,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天,人们慎终追远,寻根思源,籍表对先人的孝忱之意。还有踏青插柳,斗鸡、荡秋千、放风筝等民俗活动。
    据《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有些地方叫寒食节,相传是纪念介之推的。其实,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
    传说,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贤臣。他侍奉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次,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闲苦,一直跟随重耳。
    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闲苦。重耳全靠臣属采摘野果充饥,这次患病,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介之推便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使重耳及早康复渡过困境。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称晋文公。开始,他对介之推在极困难时期给他的献身帮助,还铭记在心里,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一次,晋文公对随从他流亡的功臣进行封赏,竟然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决心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回家乡附近一个大山中,过着隐居生活。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回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这才听说他已跑到深山,隐居起来。
    晋文公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只见山峦重重,树木苍葱,哪里见到介之推的影子。
   &bsp;他在山顶呼唤,只听见山谷的回音,不见介之推出山相见。晋文公心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就会背着母亲逃出山来,如此一来,就可能见到他了。
    于是,他下令放火烧山。
    正当风急,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把—片青山烧成焦土,就是不见介之推出来。
    火熄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母亲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林之中。
    这事传开后,人们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三月的清明节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一天都不忍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古代,清明节似乎并不像后世这样被人看重。据说,原因是秦以前并没有扫墓这项礼节。祭祀坟墓的风气,传说起源于汉。《晋书礼志》载:“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陵。”
    古俗本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于是,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普及民间已历二千多年。
    宋《梦华录》有这样的记叙:
    “清明节,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春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谐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
    明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清明扫祭》中,有这样的叙述: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但提樽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地。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者,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辞也,趋某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
    清明,也是踏青插柳的好时光。
    远在宋代,张择端就绘出了东京仕女郊游的《清明上河图》,和《上河图》同是表现东京风物的《梦华录》,也有关于插柳踏青的描述:“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为之炊熟,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东京是宋的都城开封,距今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其他散见各类文籍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唐代诗人韩翊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京城的柳枝在寒食节风中倾斜飘摇,所描写的就是清明杨柳的景象,而头上戴柳条,也是唐永徵李治的杰作。据说,李治在渭水岸边举行祓楔,把柳枝绕成圆形环分送群臣,说是可以驱邪。
    据《荆楚岁时记》说,柳枝是插在檐前和门户上的。后世的人将柳枝插戴到头上,想来就是因李治的提倡,认为柳枝可以辟邪,于是蔚为风气,变成了俗例。
    可是,民间又有另一种说法。
    柳永是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歌,必求柳为词,始行于世。柳词旖旎近情,使人易入,有《乐章集》。    
    柳曾客居扬州,当地教坊多唱柳词,据说,凡受柳所青睐的歌伎,无不声誉鹊起。柳死于京口,后每年清明之日,北里歌伎率往墓前致祭,祭罢,则在路边折柳簪发,以为悼念。缘由年岁久远,真因湮灭,遂成后世插柳的习俗。    
    揭阳人过清明节,除了上坟扫墓之外,还有食薄饼和蒸朴籽粿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糊状,在热镬中烙成一张张圆熟面皮,其薄如纸。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甜馅,叫做“糖葱”。食时将薄饼皮包“糖葱”,卷成圆筒状,吃起来甜脆可口,大人小孩都喜欢。
    蒸朴籽粿。揭阳地方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茂盛,野外的朴籽树新叶满枝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水斗起,磨成水粉状,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腑朴籽粿。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以解积热,除疾病。
    如今,每到清明节,老百姓不仅祭祀自己的祖先,还到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凡是在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者,人们也都纪念他。

你是本文的第3329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民俗故事》
作 者: 蔡汉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