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文化》第285期“两处纰漏”一文说,“浦有梁的梁不是桥梁而是渔梁,谓是《杨》文作者”张冠李戴“,愚以为不妥。 第一,以梁字言桥意的例子在宋代甚多,当代也然。1: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整改潮惠下路,翌年八月竣工时,工程主持者新任广东路转运判官林安宅撰《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讲述改造官道情形,文曰“创盖铺驿,增培水窟,夹道植木,河为梁……”河为梁就是铺梁过河为路桥之意。 例2:2001年7月出版的《潮汕史》上册第121页谈广济桥雏形“康济桥”事,文中“乾道七年(1171)知州曾汪造舟86只,编连为梁,以接江东西岸,并于江心筑起石洲,以固浮梁。”这里,梁就是指桥。杨万里诗名《揭阳道中》,题意为“咏交通”;因此,杨氏原诗“野有邮亭浦有梁”的邮亭和梁,都是官道上的交通设施,梁应理解为桥,方合诗意,也合字理。 郭伟忠文中第二段谓杨万里另一首诗“咏水利”非写潮郡风物,且“非在潮汕写下”而是“写于安徽的淮河地区”,理由是有关潮州历代诗选均无杨氏于潮咏水利诗篇。此说也值得商榷。 杨万里为太常属官之时,正是金辽侵食淮河米区逼宋甚紧之际。当时两淮地方糜烂,百姓流离,似乎难现郭文中摘录杨诗咏水利“万杵一鸣干畚上,大呼高唱总齐声”那种好境界。 而且江淮口吻称筐不称畚箕,这很符合潮州气息。当时,潮郡生活安定,官差民力路桥堤围工事甚盛,真个“圩长年年集圩了”,符合该诗“一鸣干畚上”和“大呼高唱总齐声”意境。 、 郭文言圩字义时用淮地监圩解释,疏忽诗文原意指咏水利主旨。而且圩长指官称职事,圩丁指夫役兵丁,是宋时一种半脱产半专职之准军事人员队伍。水利工地上圩长和圩丁们欢快的劳动场面似乎与郭文中孤零零的圩字释义“两淮盐滩筑堤为界也叫圩”无关。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