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音乐最盛行的国家,首推奥国,故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誉。

    潮州虽仅一州之地,但昔年音乐风气之盛,甲于全国,不论乡镇城市,偏僻地区,乐社林立,士绅学子,贩夫工农,多能弦歌不辍,故称为音乐之都,也非过誉。

    潮州地处粤东,与闽南交界,语言接近闽南语系,不同于粤语,辖属8县2市,人口约1000余万人,还有数百万人在南洋各地谋生,尤以泰国人数最多。

    相传唐朝时代,已有潮州音乐及潮州大锣鼓之存在,当时用于大将出征之际,作破阵乐。

    自韩愈为潮州刺史,音乐更发扬光大,恶溪祭鳄鱼之一幕,祭后大锣鼓大作,喧天价响,从此鳄鱼绝迹。

    1925年,陈炯明叛军占据潮汕,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干的东征军,讨伐陈逆,广州、惠州、棉湖、潮汕各县,相继克复,沿途标榜不拉夫、不扰民、不爱钱、不怕死等口号,使民众乐于接近。潮安城胜利祝捷之日,四门头及各馆头特组织大锣鼓班,参加胜利大巡行,竟达15班之多,盛况可称空前。

    潮州人对潮州音乐之爱好,实为各省所少见,知识阶层组织乐社之外,其他非正式组织,比比皆是,各县乡村祠堂、书斋、间馆,以至更楼青寮,莫不有乐器之陈设,工余饭后,弦歌共赏,习以为常。

    音乐与戏剧,有连带关系。20世纪初年,南洋经济安定,侨汇涌至,生活安裕,潮州戏班,竟达200班之多,演剧区域,扩至福建之诏安、平和、东山、南靖、云霄、漳浦,惠州之海陆丰,江苏之上海,以至南洋群岛各地,巡回演出,简言之,凡潮州人所到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和潮州戏剧。

    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原籍惠州,其先翁马育航先生,曾任潮州筹饷局局长。马先生童年时家居汕头,能操纯正之潮州话,受音乐环境影响,对音乐兴趣甚浓,6岁时已善弹月琴,板眼分明,名噪一时,故有神童之誉(当时尚未学习小提琴)。

    明清时代,因潮州南澳县接近台湾南部,帆船朝发夕至,移民高雄、恒春、枫港、车城、潮州镇者日多,潮州镇、万丹乡、监埔乡、台南市等地,相继建筑三山国王庙多所。逊清时期,台南市、台北市两广人士,组织两广同乡会(大半系潮州人),并筹资于台南市、台北市购置产业,辟两广公墓于台南及士林(当时潮州镇居民中,有本地人、客家人、潮州人,但以潮州人占多数,因而得名)。

    雍正七年,潮州旅台人士,兴建韩文公祠于台南市立人街,设管理委员会,现届主任委员为陈运通先生(潮阳人)。

    嘉庆八年,复倡建昌黎祠于屏东县内埔乡,以纪念韩文公治潮时,礼乐兼施,美俗风行之德政。

    南派古乐名师王泽如先生,潮安城内人,精擅三弦、琵琶、古筝,王先生师承洪沛臣先生,故指法娴妙,造旨极深,名扬中外。1931年间,曾应聘莅台演奏,盛况空前,当时住台北市保安街江山楼俱乐部,其表演节目单,系以柯罗版印刷,并详列演奏乐曲之工尺谱,至为精美,惜流传不多,幸笔者尚能保存王先生见赠之一份,可资参考,弥足珍贵。

    1977年10月7日,香港玉梨春潮剧团头手黄宗銮率领鼓板名手胡平、乐手余为杰、陈利、王德三、蔡瑞灵、黄炳浩等莅台,参加庆典,并往南部各同乡会演奏多场,又应聘往阿里山录音,甚获好评。

    1980年12月13日,香港江儒乐社社长胡平,率领升艺潮剧团头手杨少均、陈才瑜、詹炳甲、陈迪、陈利、黄集成、吴镇宣、蔡瑞灵等莅台,应邀往高雄潮汕同乡会等处表演,又应中华电视台之邀,演播30分钟,又应声美唱片公司之聘,灌制唱片及录音带各一套,声誉甚隆。

    我自渡海托足,在安和乐利之环境下,处处弦乐可闻,谈绩效固不敢言功,论启迪之劳,则引以自豪焉!爰特略述如次:

    1950年12月12日,为庆祝泰国宪法大典,我曾率“潮声国乐社”同仁等前往参加,载誉而归。之后,1961年3月22日,中华国乐会应香港良友会之邀请,前往演奏,于“皇仁书院”演出时,本人以古筝独奏《浪淘沙》,深获各方赞扬,佳评如注。1978年9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中国音乐介绍晚会”,假香港艺术中心演奏厅演出,本人以小笛独奏《迎仙客》,提琴名家余为杰以提琴伴奏,首揭晚会序幕。同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崇基学院周会”,本人应名音乐家陈蕾士教授之邀请,偕同胡平、杨少均、吴荣华、余楚石、王文熙、余为杰、詹炳甲、吴镇宣、黄宗銮、马应麟、蔡瑞灵等,演奏《大八板》、《五月五》、《夜来香》,此乃潮州音乐名家之大集会,盛况空前。

    1982年9月28日,东南亚之旅,我再度至暌违26年之久的泰国,同乡亲友,浓厚与热烈情谊接待,至为感动。旅泰潮州会馆副主席郑俊英先生(国乐组主任、新声儒乐社社长)举行欢迎会,黄氏、林氏、王氏宗亲会、普宁同乡会,均设宴欢迎。尤其林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林来荣先生,特于“林氏大宗祠”、“崇本堂”设席,并开中门以示隆重,诚令人佩纫无涯。

    我抵星洲后,分访六一、铮铮、星华等儒乐社。尤其新加坡“余娱儒乐社”在海外乐社中,历史最悠久,社址最宽敞,社龄届70,数十年前已有唱片问世,出版音乐书刊亦最多,对扶掖后进,不遗余力。此次欢迎会,由姚社长恒泗主持,并联合大演奏。喜见青年男女学生多人,亦来观赏,值此农业社会转变工业社会之际,该社仍继往开来,努力不辍,堪称中流砥柱。

    在融儒乐社欢迎会中,我遇到50年前汕头公益社老乐友李泰缄、方悟非、林明谦三位先生,彼等均七八十岁之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愉快之情,难以言喻。会后由该社青衣张昭英小姐唱汉剧《二进宫》一曲,名音乐家陈启茂等伴奏,声音嘹亮,丝丝入扣,听者动容。

    潮州人最重乡情,所到之处,必有同乡会之组织。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台中市、基隆市相继筹资建成相当规模之会所,并成立乐社。

    目前统计,台湾省潮州音乐团体,除台北市潮声国乐社昔于1950年成立外,其余14个单位多为胡琏兵团退伍后,相继成立的,大锣鼓班已成立者5班,潮州乐风之盛,可见一斑。

    

你是本文的第164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 2004、02、29
作 者: 黄宗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