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潮汕俗称过年。这个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不过,一般又特指正月初一,所以旧时称作元旦、元日。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讲究传统伦理礼仪的节日。这个节日,潮汕人最注重的习俗,是祭祖和拜年。嘉庆《澄海县志》记载: 元旦,晨起拜祖先,燃烛焚香,具茶果酒馔。次男女各拜家长,长幼以 次递拜。然后出拜亲友,更相为贺,名曰“拜年”,各设酒肴相邀饮。 汉民族元旦祭祀祖先的习俗,在汉代就形成了。宋明以后,全国通行。潮汕人元旦在家中祭祖,都用斋菜。《潮安年节风俗谈》就说: 元旦是早晨拜的,祭品全是斋品,便当的香腐、木耳、瓜碧、腐枝、甜 料、柿饼等物,以及除夕自制的各样斋菜。 到初二还要再次祭祖,这一次才用荤菜。旧时,祠堂元旦也祭祖。这是宗族祭祀重典,当然非用猪羊五牲不可,但不少祠堂规例也明文规定,元旦祭品须加五种斋菜。 拜年的习俗,在宋代已经很盛行,《梦粱录》、《东京梦华录》这些笔记小说中,就有记载。 拜年有三种类型,所行礼俗各不相同。 一种拜年礼俗行于家人之间。在潮汕,早晨祭过祖先之后,子孙先给家长拜年,然后同辈互拜。拜年时,晚辈对长者用“新年健康”、“健康长寿”等祝福语,大人对小孩则用“新年(敖力)大”。(敖力),汉代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健也”,在潮汕方言里,这个古老的词语,又有聪明、能干、听话等意义。(敖力)大,就是祝福孩子在新年里健壮成长,聪明、能干又听话。简单的祝词里,饱含着长辈对孩子们的厚望。 一种拜年礼俗行于亲朋之间。潮汕人给亲朋拜年,总要带上橄榄和潮州柑作为礼品。而主人家中,也备有果盘,盛着橄榄和柑以酬客。一般宾客进门,献上礼品,宾主用“新年如意”、“诸事顺利”一类吉祥语互相祝福之后,主人会捧出果盘请客人吃橄榄,口称:“请槟榔,请槟榔。” 槟榔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产海南和东南亚诸国,果实用蒌叶、蜃灰伴食,有固齿下气的功效。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说:“福建下四州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可知南宋时潮州已有用槟榔款待客人的风俗。至于拜年用槟榔待客,明代后期已见诸记载,万历《普宁县志》就说“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潮州人食槟榔的风俗,清初犹存,到清代中叶以后才渐渐消歇,过年待客,改用外观与槟榔相似的青橄榄为替代品,而“请槟榔”一语,则成为语言化石,沿用至今。 客人拜过年,便会告辞。这时,主人要从礼品中收下一对柑,再在自家果盘里取一对柑回赠,俗谓之“换桔”,寄寓着“共同吉祥”的互相祝福。 对至亲好友,主人会殷勤款留用餐,这就是方志所说的“各设酒肴相邀饮”。 一种拜年礼俗行于同僚同行之间。这一类拜年,大多是礼节性的行为,见面之后,不外以“升官”、“发财”一类吉祥语,互相应酬。比起前两种类型,贺年礼物或者不菲,但其间亲情友谊的温馨气氛,大不相同。 正月初二,潮汕人仍然忙于拜年。这一天,作女婿的要送妻子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到了初三,再去给人拜年,会被认为礼节欠周,所以,潮汕有句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春节期间,除了祭祖和拜年的礼俗,还有一些其他节日活动。 开井。在除夕封住的井口,春节要祭过井公井妈,再开封启用。农村里公用的水井,初一初二禁井。到初三中午,由村中老妇领头,用大桔、素果,清茶、红糖,银锭、香烛拜井。拜过之后,主祭的老妇要揭开井盖,把一半红糖和3杯清茶倒进井里,再从井里打12桶水,往地上倒。每倒一桶水,都要念4句吉祥诗。这就是“开井”了。自家的水井,由家中主妇祭拜,祭祀仪式大抵与公用水井相同。不过大约是为了方便,做四句诗的仪式,一般也就省略了。 舞狮和营大锣鼓。旧时,潮汕乡村城坊间的闲间武馆,在春节期间会组织醒狮队、英歌队或者潮州大锣鼓队,走街串巷,巡回游行。潮俗称之为“营大锣鼓”。有钱人家和商行铺户在锣鼓队到来之时,放鞭炮迎接。这时,锣鼓队就会停下来,舞狮舞英歌,献技贺年。这种活动,隐约还可以窥见用傩舞驱鬼的古风。锣鼓队的目的,在于博取赏金。它们却着实给节日带来了许多喜庆和欢乐。 迎神。到了初四,上天的诸神又降落下土。下午,各处神庙开门迎神,家家户户也都准备祭品迎接灶君。这项活动,潮汕与全国各地大抵是相同的。 “初四过,各人觅工课”,春节的节日活动也就结束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