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市贸易中,佣行起中介作用,但又与职业中介入不同。专职中人经纪只负责跑腿和磨嘴皮,凭三寸不烂之舌赚钱。佣行却要提供场地和与之相适应的交易工具,如秤、斗、算盘、笔墨、单据及一些筐箩等。职业中介人参预价格的协商,在买卖双方中间奔走牵线。而佣行概不介入其中,价钱由买卖双方面议,如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即由佣行过秤和结算,然后收取佣金,简称为“佣”。
    佣行有普通佣行与专业佣行之分,普通佣行为进场交易的所有农副产品提供服务,专业佣行则以所服务对象分水果佣行、水产佣行、粮食佣行、生猪佣行等。佣行老板多为当地比较吃得开的人物,可以不懂业务,但他所聘“家长”却必须既精通帐务,又熟悉行情和人情世故。
    佣行所雇用员工,必须个个眼明手快,反应灵敏,口齿清楚,要会心算口算珠算。比如,有果农担来二吊香蕉,交易成功之后,挑来过秤。过秤手先问明价钱,随即朗朗报价:某某香蕉二吊,价三角五呀……他边唱边将秤钩往香蕉茎一搭,一手提起,另一手已把秤砣推到大概的秤星位置,稍作调整,又再报斤两:重五十六斤呀……那边柜台上,一人拨算盘,一人飞写单据,一宗交易几乎不用一分钟就宣告完成。当年用的是十六两秤,折算相当困难。但佣行员工,却能脱口而出,精确到分,四舍五收,极少有差错。要吃佣行这碗饭,就必须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佣行到了集市高峰期,场内场外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为了报清价目斤两,佣行员工还要练就一副好“声喉”,最出名的是潮州湘子头青果佣行员工。他们在报价目斤两时喜欢用唱诵的腔调,语言活泼生动,饶有情趣,常引得周围人掩嘴而笑,活跃了市场气氛,人们乐于接受。慢慢的,以唱诵方式报价目斤两便通行于潮汕各地佣行。
    解放后,私人开设的佣行仍存在,到了上世纪60年代,成立交易所,至70年代,交易所划归工商部门管理。对进场交易者,双方只各收1%手续费。而乡村一级自办的农贸市场,大多由当地老人组负责双方交易服务,也具有以前佣行的某些性质。

你是本文的第40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