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得·
    罕,原指搞鸟用的小网,罕网稀疏,故引申为稀少,难得。《公羊传·桓公六年》:“何以书?盖以罕书也”。罕得连用,多见于宋人口语,如:
    宋,柳开《名系并序与进七高本也》:“人于道罕得同日而为者,必有先后耳”。又,祝穆《事文类聚》:“交趾有鬼门关,其南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
   “罕得”今仍见于潮州方言中如:“伊罕得来”(他很少来)、“罕得上城”(极少上城)等皆是。
    ·花字·
    花字,犹云花押。按,唐宋人在文书契约下签名,因其字体多作草简,又居于最末处,故称为花押。《邵氏闻见后录》、《东观余论》、《名义考》等书均曾沧及。
    至宋,人多以其签字体入印,称花押印。因字体有别于传统的金石字体故称花字,后引申为花纹的泛称。潮语“花字”,义本此,如言“粿印割乜字”等。再引申气象、境遇、局面,如言“某人花字好死”,意思为“某人的境遇很不错”、“某人的局面很有气势”。
    ·毛·
    毛,据《说文解字》曰:“眉发之属及兽毛也”。是知古时不管人兽,凡生于体表之纤维状角质物,皆称为毛。后世则因其生长部位之不同而有发(《玉篇》:“首下毛也”)、须,眉,睫等专称,其中,“发”的界限最严格。把“发”说成“毛”,被认为是对人不敬的言语。
    潮语中,“发”仅用于书面语,“毛”字则普遍应用于口语中,如头发说成“头毛”,理发说成“铰毛”、“剪毛”。唐·贾岛《送路》诗云:“叹命无知已,梳头落白毛”,可见至迟到唐代,“毛”“发”尚无严格分野,潮人称“发”为“毛”,并非“土话”。
    ·窜·
    《史记扁鹃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

  :”谓以熏熏之,故云”。

    可熏之药,气味必芳香浓烈,且熏药时,药气味受热而飘升腾越,无所不入,使人嗅官受到强烈刺激。故以“窜”字加以形容,极为贴切生动.今潮语言物之具强刺激性味道者,即谓:“个味过窜”,正是本于古意。

    ·雅·.

    作形容调用,有高‘辞尚’之意。贾谊《新书道术》:“令就行谓之雅,反雅为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才识不及预(预,人名),而雅性过之,”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清范何风雅”,皆其例。“雅”也解‘美好”。《史记·司马相如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在潮语中,凡是生得漂亮,干得出色的,都叫做“雅”。如“生雅参有声”、“伊个字过雅”、“雅球”  (投得准,中得巧的球)等。但在另一种场合中,如说出‘雅物着”、“勿雅物”等语,则含挖苦的意思,讽刺对方敝帚自珍;这里的“雅”,已成为反语了。    (谢培光)

    ·税·

    税,《说文解字》:“租也”,《广雅·释诂》:“租,税也”,可见租、税有相通之义,但如作动词用时,现代汉语多用“租”而不用“税”字。如“租一个房间”,“向他租的”等,其中“租”不能换作“税”。潮语则不然,上列句子可说成“税间房”,“共伊税个”,义不变。这种用语习惯,五代时北方话仍保持着,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记述牛僧孺到就城访大名士韩愈,皇甫堤,提及住房问题时,“(韩,皇甫)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这里“税”的用法,正与潮语相同。

    ·晏·

    晏,《玉篇》:“晚也”。《论语·子路》:“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墨子·尚贤》:“蚤(早)朝晏退。”又《淮南子·天文》:“(日)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此数例,晏即指晚,义甚明,现代汉语的“天快黑”、“傍晚”,古人皆谓“日晏”。如唐·张族《朝野佥载》卷六:“有一儿郎年二十余,路上见一青衣女子独行,姿容姝丽。”

    潮语口语中,凡具“晚”义的,皆可称“晏”,如“日晏”、“晏来”、“晏食”、“夜晏”等等,其实都是一本古意。

    ·舁·

    舁,音余。《玉篇》:“共举也。”《广韵》:“对举也”。《三国志·魏书·钟繇传》:“繇有膝疾,拜起不便,时华韵也以高年疾病,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宫廷武士)舁上殿就坐。”又韩愈《论佛骨表》:“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皇宫)。”此两例中,“舁”皆扛、抬之意。

    “舁”在潮袖口语中仍广泛使用着,但含义已有所发展。一、从单纯的“共举”、“对举”变成单数,复数共用;二、从单一的举,发展为举、推、压、顶等。知“件物舁高些”!(推举)“舁脐”(平推),“敢敢舁入去!” (压入,顶入)此外,舁又从及物的“推”引申为不及物的“推让”,“推托”,如“这件物你胆大大收起,勿再舁来舁去了”!

    ·自昔·

    “自昔”一语,现代汉语已罕用,潮语则仍广泛应用于口语中,意指“刚才”、“刚过去”的事,如“伊自昔来过”(他刚来过)、“你自昔正(口旦)”(你刚刚才说)等。《隋书·文帝纪》:“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形胜》:“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其中,“自昔”泛指 “从前”、“昔年’,与潮语所指的“刚才”虽同属“过去”范畴,但在时间跨度上有较明显的差别。

    ·风炉·

    泥炉,潮语概称为“风炉”,其源甚古。

    唐·陆羽《茶经》:“铜为风炉如鼎”。知唐代风炉乃烹茶专用工具,其形制类似三足铜鼎,因下部开有进风口,故称风炉。岑参诗:“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黄庭坚诗:“风炉煮茗卧西湖。”

    今潮汕地区之泥炉形制与古铜鼎虽有极大差异,但仍称为风炉,补炉匠沿街吆喝时曰:“补风炉窗!”  ‘风”宇必不可少者,沿古称也。

    ·缀·

    缀(潮音多尉切),缉合、连结。《礼·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本为缝纫专用语,其后凡紧跟,不分离者也称为缀。《苟子·非十二子》:“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注:“缀缀然,不乖离之魏,谓相连缀也。”《聊斋志异·狼》:“一屠晚归,担中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儿女英雄传·四十回》:“你从大路缀下去,看看他落那座店?”

    “缀”在潮语中经常运用。其指缝纫,连结者如“缀纽” (钌纽扣),“二块物缀紧紧”,“温涎贴缀”等。其指紧跟义(又引申为仿效、响应、附和等)者如:“穿白长衫缀行”,“人坐你缀坐”,“缀人个嘴尾”, “潮州人缀伙”等皆是。

    又潮语双声调“钉缀”,意指服侍,护理,如“钉缀病人”,“食老养人钉缀”等,侍候人必须经常跟在被侍候者身边,故“钉缀”实也不乖离之谓。

    ·钩缠·  

    钩缠,钩搭缠绕,难分难解之谓.韩昌黎《庭楸》诗:“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缠。”其中钩缠一语,即实指藤蔓杂乱纠结状态。

    今潮人口语中,“钩缠”多指人事纠葛,意同纠缠。如言“勿来钩缠我!” (别跟我纠缠不体)

    ·则·

    《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从刀从帆贝,贝,古之物货也”。徐曰:“则,节也,取用有节,刀所以裁制之也。”简言之,“则”有筹划,节制、度量等义。此一义项,现代汉语中近消亡,唯潮州方言中尚保存并经常在口语中运用,如言:“我这个月则存有几个钱”,“裁缝偷则布”等皆是。

    按,“则’本为器物名称。唐·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成的)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可见,“财”原是与匙、策等性质相近的,有一定规格的度量用具。故《茶经·五之煮》接着说:“初沸,则水合量。”意思是说;水开始沸腾时,根据水量的多少来调节茶叶的用量。这里,“则”字作动用,与潮语的用法相同.如裁剪物料时说:“我来则看有存阿无。”要人家腾出地方时说:“你则个地方出来给我企。”

    ·肥·    

    潮语中,凡肥胖、肥沃、肥美、油腻等皆称之为‘肥”。如称胖子为“老肥”,胖得很为“肥死”!这种说法,潮人习以为常,毫不介意,但若对北方人也如此这般地“赞美”,恐怕就会招嫌,或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为,“肥”字在北方通常只用来形容动物,如“肥猪”,“肥肉”“马无夜草不肥”等.不过,这并非潮人不懂礼貌,而是潮语中很多字,词多保存古义,古法。

    《说文解字》:“肥,多肉也。”《礼·礼运》:  ‘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这里的“肥”就没有人与动物主分。又,《旧唐书·安禄山传》:“(张)守畦见其(禄山)肥白,壮其言而释之。令与乡人史恩明同捉生,行必克获,拔为偏将。常嫌其肥,以守畦威风素高,畏惧不敢饱食,”可见,古代称人体躯胖大原皆言“肥”。

    ·激·

    遣遏水势使其波溅高,其流湍急,谓之激。《孟子·告子》:“澈而行之,可使在山。”《汉书·沟洫志》:“为石堤激使东注。”《世说新语》注引《文士传》云:“(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环之,夏天甚清凉,”

    水受阻遏,其势必急,其位必高,其为害必大,故潮语“某人给水激着”、“勿激着,”“澈”的含义带上贬意,即指其危害而言。水势激荡与人的情绪起伏有共通之处,故“激”字也引申于人事中,如“请将不如激将”,“激将法”等。潮语中“激”字用法更广,如言“斗激”(互相刺激)、“激伊去战”(含怂恿之意), “个心激死”(指心绪忧郁)等等。

    ·子·

    了,其义项之一为:表示事情、动作的完了或结束。这一点,现代汉语与潮语没有差别,只是在随着句子含义不同声调跟着变化方面,潮语却有点特珠。表现于:

    一,词尾,表示事情完成。读

(阳平调),如:

    1.“这书我滨了两遍”。

    2.“那个民办厂也实现了自动化设备”。

    二.动作语助,读

(上声)如:

    1.“你吃过了吗?”  “吃了”。

    2. “会散了”。“雨停了”。

    三.句子中介于两种动态之间或词尾用于句末,都同样读

(阳平调)如:

    1.“你食了做乜事?”  “我食了看戏”。

    2.“吃饱了听听音乐。”

    四.词尾用于句末,表示完了或结束。

    1.“这件事必须把它办了。”

    2.“剩下的东西,由你负责吃了。”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记温州瑞鹿寺本先禅师的生活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洗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洗,盟洗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其中的‘了”字,读上声与读去声,其语气含义有明显区别。可见,潮语中“了”字的用法,读法,仍保留了唐宋的余风遗韵。

    ·旋·  

     旋,除通常解作周旋、回还外,潮语尚有‘撤’义。如撒尿称“旋尿”“奴仔放尿旋过溪”,撒胡椒粉称为“旋胡椒”,浇莱用带喷撒装置的木桶称为“旋捅”等等。此义乍听甚“土”,实则甚古。《左传·定三年》:“夷射姑旋焉。”

:“旋,小便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起旋,即张巡站起来小解之谓。

    ·天时·

    天道以时运行,因谓天道曰天时。《易·乾·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夭时。”又谓“时曰支干五行旺相孤虚之属”,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者。潮语“天时”一词则兼指天气状况,如言“天时寒死”、“今日天时好死”等。这种用法,宋代已使用。《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写隋末瓦岗军内讧,李密设计杀翟让一事,李密属将房彦藻为支开翟让身边卫士,面对李密说:“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其中“天时”含义,与潮语同。

    ·适·

    有几种读音和义项。《集韵》、《正韵》注音为直只切,意同投、掷。《庄子·肢箧篇》:“适玉毁珠,小盗不起。” (意谓:把珠玉一类宝玩销毁、投弃,就可杜绝偷盗行为)。《史记·荆轲传》:“荆轲废(按,指其腿被秦皇斩断),乃引其匕首以适秦王。”

    指投、掷的“适”字在潮人口语中仍保存着,有时也引申为抛弃,读音同“适”,如言“适看会着阿(不会)?”(看能不能掷中),“适掉”  (丢掉)等。

    ·起·

    盖建房屋称“起”,由来甚久。《吴越春秋》:“吴王好起宫室,越勾践选名山神材而献之。”《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二月,起建章宫。”《汉书·郊祀志》:“起步寿宫。”唐·姚合诗“茅屋连江起。”等等,皆是,现代汉语中,造屋一般称“盖”、“建”,而潮州口语仍称为“起”,如‘起大厝”、“无厝伫(居住),起厝赔”等,实沿古称。

    ·涝沛·

    饮食丰盛,潮语谓之“滂沛”。用较少的钱办出丰盛的酒席,叫做“滂沛俭”。    。

    唐·郑紫《开天传信记》:“书生延上(按,指唐玄宗)过其家。家贫止于村妻、一驴而已。上坐未久,书生杀驴,拔蒜备馔,酒肉涝沛,上顾而奇之。及与语,磊落不凡,问其姓名,乃王琚也。”

    “滂沛”原指雨大而密,引申为菜式繁多,极为生动恰切。此语保留在潮语中,至今、仍有极强生命力。

    ·无匹·

    没人能比得上,潮语称“无匹”。其源也甚古。

   《荀子·君子》谓:“天子无妻(通“齐”),告(通“言”)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意谓相当,通“敌”)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至尊,无人可与他齐肩、配匹;天子以天下为家,不管到哪里去,都不可对他施用待客的礼节,言其地位独专,无人可与匹敌。

    又,宋·蔡启《蔡宽夫诗话》:“义山有‘师(李商隐字义山,其子名师)我娇儿,美秀乃无匹’之句,‘其誉之也不减退之。”

    上述两例中,“无匹”的含义,用法,均与潮语同。

    ·危·

    潮音巍,指危险、毁害,转读为(哥威5

),意为高。《庄子·盗跖》:“去其危冠。”危冠,高帽也。《礼丧大记》:“升自东荣中屋危。”疏:“践履屋栋高危处”。高危叠用,义同。又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四写中秋节:“此夜……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王孙公子等所登之“危楼”,自然不是现代意义之“危险的楼台”,其指高楼甚明。今潮人口语中,凡高峻者概称危,如“个塔过危”(这塔很高),“勿挈太危”(不要拿得太高)等等。

    ·引惹·

    引、惹独用,均有引发、引动之意。引惹合用,则明显带有贬义,意谓引诱,挑逗。《金瓶梅》第十五回写潘金莲元宵观灯时“探着半截身子,口中嗑瓜子儿,把嗑了的瓜子皮儿,都吐下来,落在人身上,和玉楼两个,嘻笑不止。……引惹的那楼下看灯的人,挨肩擦背,仰望上瞧。”这里‘引惹”二宇,下得极为恰切,活生生地把潘金莲的淫浪和观灯人的轻薄情态,连系、勾勒出来,今潮语口语中,“引惹”仍经常使用,如言“你勿来引惹伊”等,其含义与上例正同。

    ·栽·

    栽之常用义为“种”。《说文》:“草木这殖(植)曰栽。”栽,又指幼苗。汉·王充《论衡,初禀》:“朱草之茎如针,紫芝之栽如豆,”这里“栽”与“茎”对举,言紫芝之幼苗如豆芽。今潮语谓幼苗皆曰“栽”,沿古称也。如言“菜栽”、“树栽”等等。

    ·孱愁·

    有嗔怪埋怨、磨折、恼乱、呕气、烦恼,憔悴等义。潮语今尚保留此词,但仅用其最后一义项。且转音为

,如言“某人块形孱愁孱愁”,意谓某人菱顿不振、形神十分憔悴。宋·周必大《点绛唇》咏梅:“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君知否?却嫌伊瘦,又怕伊孱愁,”张辑《如梦令》:“孱愁,孱愁,比着梅花谁瘦。”又《汉宫秋》剧二:“吾当孱愁,他也红妆年幼,无人搭救。”此致例中,孱愁皆作憔悴解,乃宋元人之常用语。

    ·绿·

    将线状物缠绕,潮语谓之“缘”(音沿),如言“缘纱”、“缘羊毛”、“缘紧紧(缠紧)”等。音义与指因由、边缘、缘分的“缘”(读袁)不同。《说文解字》弓部:“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尔雅·释器》:“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上述引文中“缘”作何解?《辞海》据郝懿行《尔雅义疏》释为弓饰,这样的解释其实不够全面。汉末儒者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这就是说,弓的形式有别,名称也不同。用生丝绳缠绕(即缴束)两端,即“有缘”者,就叫做弓;不用生丝绳缠绕而用兽角来装饰两端,即“无缘”者就叫做弭。由于兽骨坚硬光滑,一且碰到马缰绳紊乱(辔纷),赶车的人便可利用弭来解开。显然,凡以线状物反复缠束谓之“缘”。其意义和潮语正同。

    ·无能为·

    无能耐,没本事,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潮语皆作“无能为”。如:“你怎么不买电冰箱?”“我无能为。”(无能力,买不起)“这件事你一定要帮忙”!“对不起,我无能为。”(无能为力)等等。

    “无能为”一词系唐代习用语。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玄宗)尝夜宴禄山,禄山醉卧,化为一黑猪而龙首。左右遽言之,玄宗曰:‘猪龙也,无能为者。’”又,柳宗元《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孤囚废锢,连遭瘴疠赢顿,朝夕就死,无能为也。”

    ·单台  双台·

    单瓣,复瓣之花,渤语称为单台、双台,台读作呆5(多埃切)。台,本指高而上平的建筑物,其后,凡属高平的器物也称台,如烛台,再引申之,凡薄平者有时也叫台,如带有托盘的酒盏叫台狂琖,《辽史·礼志二》:“大使近前跪,捧台琖,进莫酒三。”花瓣扁平,故也称台。唐·韩屋《玉山樵人香奁集·妒媒诗》:“如鸟岂须兼比翼,异花何必更重台。”重台,即复瓣花,与渤语称双台者正同。

    ·未·

    “未”字有“不”、“无”、“没有”之义,古今皆然。但“未”字后置句末使成设问句的用法,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已消失,潮语则仍在经常使用中,如“食未?”(吃了没有?)、“写好阿未?”(写好了吗?)等等。这种用法,与古汉语无别。试举数例以验。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悔着花未?”(花开了吗?)唐·刘肃《大唐新语》:“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凡所奏请,必问曰:‘与三郎商量未?’”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采用这则材料,但行文变为“上椰问:‘尝与太子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 ”改“未”为“否”,其实大可不必。又辛弃疾《水龙吟》词:“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清·纳兰灶德《瑞鹤仙》词:“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等等,其中“未”字的用法,与潮语同出一辙。

    ·叶·

    《说文》:“叶,古协字。”潮音字典注读为“何奄8

”,但口语中常读为”庵4”,如作诗词须讲究韵脚,叫做“叶韵”。叶字既同协,故人际关系融洽密切,也称“叶”,不则称“不叶”。《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本姓周氏,自审知(在世)时与延翰{按,王审知长子)不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唐李绅性刚直,在中书与李卫公(德裕)相善……宣宗初在民间,备知其屈。登极后,与二李不叶者,导而进状诉冤。”潮人口语中,现尚保留这种说法,如言:“我和某人过叶”,“我共伊会叶”。

    ·征逐·

    作陪应酬,追随服侍,潮语谓之“征逐”。语出韩昌黎《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原指友朋彼此过从之密切(征,意为呼召;逐,意为追随),潮语“征逐”则略带贬意,含有无可奈何,勉强应酬的意思。如言:“无欲来正好,免去征逐伊。”

    ·阿弥·

    潮人有呼母亲曰“阿弥”者,系承庸人称谓习俗。唐·李商隐《李贺小传》谓:“((贺)恍惚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蚪,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贺’。贺不能读。焱(按,同忽)下榻叩头言:‘阿弥(原注:贺呼母亲)老且病,贺不愿去。’”弥,音呢。

    ·屏·

    把东西扔出去,潮语谓之“屏”,其源甚古。《礼·王制》:“屏之四方”。

:放去。《论语》:“尧日,屏四恶。”

:“屏,除也。”按,放,除,与弃、扔,所指皆同。又元·揭溪斯《赠医氏汤伯高序》:“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此处“屏去”与潮语之“屏掉”,义正相合。

    ·花斛·

    斛,古代量具。原以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其制为口小底大,口与底皆作正方形。潮人用砖石砌栽花的盆坛,因其形状似斛,故称花斛。周密《武林旧事》曾描写南宋宫中二月二日过“挑菜节”情景:“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内苑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芥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花斛”一称宋代已十分流行。

    ·风宪·

    风宪:原指风纪,法度,也指御史台。韩愈《顺宗实录二》:“而(王)叔文又以(武)元衡在风宪,欲使附已,使其党诱以权利,元衡不为之动”。宋李昴英《缴奏扎子》:“物议交贵,臣何颜立于风宪之地乎?”

    御史台是负责谏议,督察的机构,有弹劾百官的权利。御史台官员巡按各地时,官员无不诚惶诚恐,趋避唯恐不及,潮语口语本此,遂把来头粗、排场大,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人或事形容为“风宪”,如言“块风宪大死”。

    ·本等·

    本等,谓本分,即本人应尽的责任或义务。《二拍·李将军错认舅》:“小生在乡中,以儒为业,那诗书是本等”。元曲《铁拐老》:“你若长大休做吏典,只务农是本等”。《醒世恒言·十六》:“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何曾看见官府的威严”。潮人口语如“老实终久在,这正是做人个本等。”用法与上述各例同。

    本等,又有“理所当然”的含义。如潮语“好(肯)是人情,晤好(不肯)是本等”,也是古语的沿延。《今古奇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望七之年,死是本等。”意思是“快七十岁了,死是情理中事”。所指相同。

你是本文的第2797位读者
来 源: 《潮州乡音》丛刊(一)《风情篇》
作 者: 林适民、曾楚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