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钟表 最新 图1张

    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潮汕乡村,普通家庭有钟表的不多,当时如果拥有一块手表,就能算得上是了不起的事。殷实人家有座钟、挂钟;戴手表的人都是非富即贵,手表成了一种奢侈品。那时候,钟表用的时间长了,难免出毛病,因而在潮汕乡村就出现了修理钟表这个行业。从事这一行的师傅年纪大多都在40岁以上,有着多年的接触和修理各式钟表的经验。
  修钟表的过程是慢工出细活,要屏气静心,用最准确的动作来操作,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因此,有人称修表匠是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
  修钟表不同于别的行当,它是一件技术要求非常高的“细磨活儿”,细密、精确胜过绣花,有时又要使巧用劲,稳住齿轮,弹簧片儿。马克思曾称钟表制造和维修是“复杂的劳动”。通常情况下,修理钟表的师傅都会固定在街边路口找个合适的地方从事修理钟表行业。他们的店面很简单,一般都是一个四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面套着玻璃框,玻璃上往往挂着一些钟表模型和配件用来招揽顾客。另外,桌子有若干个抽屉,每个抽屉里装着修理工具和各个不同品牌钟表的小配件。相对于其他的修理行当而言,钟表匠全套的工具较为复杂与精巧。有单眼筒镜、螺丝刀、小刷子、小夹子、开表匙、钳子、万用表、小锤子、退磁器(能退去指针上的磁性)、电焊枪(用于焊接发条)、吹嘴(含嘴里“噗噗”地找准了机芯吹去灰尘)等。
  传统的钟表修理技术主要包括了“粘、补、焊、驳、种”五法,其中掌握手工“种手表”摆轴尖、锉制巴心和镶补齿轮甚为重要。摆轴尖即业内所称“种车心”,是摆轴尖折断无配件时,先用优质钢丝磨制出比头发直径还细的钻头,在摆轴上打孔,然后镶入更小的钢丝后研磨出规格的摆尖。这技术精细得让人叹为观止。高超的钟表匠还能把乱成一团,直径只有四分之一发丝粗细的手表游丝,盘整得又圆又平,把缺损了五六个齿的小齿轮镶补修复。
  修钟表的过程是慢工出细活,要屏气静心,用最准确的动作来操作,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因此,有人称修表匠是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在修理钟表时,钟表匠先是拿上下眼皮把单眼筒镜卡住,便于内力和眼光向机芯深处、缝隙拐弯里探进。那其实就是一个放大镜,表壳里的肠肠肚肚都暴露出来。钟表里面的零件有上百种,如果不熟悉每一个零件,就无法判断问题出在哪。即使钟表出现比较明显的问题,修起来也不快。修理钟表最麻烦的就是零件损坏,重新配置要花很大工夫。特别是手表里的轴,得用类似圆珠笔芯粗的钢丝,一点一点地把它磨成头发丝一般细,稍不留意就断了,又要重新开始。通常要修理的是机械表,因为机械表的摆轮最容易坏,轴心很易断,换一根轴必须用弓钻转,打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洞,再把头发丝一样的新轴换进去,这个过程熟练的钟表匠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所以钟表匠在修表的时候,精神都是高度集中,从不轻易和别人交谈。钟表匠把表重装完不算结束,还要亲自戴上一段时间来验证校准。有些钟表虽然走时准确,但快慢掣偏差大,钟表匠也不会怠慢,依然重修游丝,以保证日后有调试余地。钟表被修好后,钟表匠并不急于将钟表返还给顾客,而是要再观察几天,确定钟表走时准确后才返还。
  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旧式的钟表修理业日渐萎缩,修钟表的手艺人也渐渐老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与历史的档案中。

你是本文的第1053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06-13
作 者: 黄素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