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上世纪70年代,粤东农村田间地头随处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灌溉排涝工具——脚踏水车。古诗读到的“山村终日水车鸣,坡南坡北共一声”,所讲就是这种水车作业时发出的声音。听到那种“咿呀咿呀”声音在田野上悠扬飘荡,会让人产生心理共鸣、酝酿起灼热的劳动热情。
旧时脚踏水车都是用木料做成,分车体和车棚两部分。车体就是一列长度不等的车槽。车槽分上下两层,下边是提水层,上边是回拨层,随着轮转上下拨动是一条结成链子的车扇。车槽车扇是水车提水作业的主要部件。车棚部分有分置水车两头的车椅,架在两只车椅中间是一条车轴。车轴上有叶轮和脚踏轮,是扣动车扇和人们上去踩动的工作部位。车椅两边各竖一根木棍,上头再有一根木棍横着连起,这是踩车人抓手的地方。为了提水,人们把水车挑到水塘或溪河旁边装置,下水那一头还要有两根木棍支撑,叫车支。装置水车时车体跟车棚要顺当,不然就会出现“吊口”或者磨底,影响提水效能。踩车提水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在车长水深时,脚下每一步都得费力。有时不小心会踩空,人在车棚上荡“秋千”,甚至从车棚上摔下来。
“踏吊戽,犁耙布”是以前农民田间劳动的基本技能,这六门技艺哪样不会就算不得是个合格的种田人。“踏”就是踏水车,“吊”就是用一种叫“吊锅”的工具提水(水井边竖着一支天平高架,一头连着一根竹竿接一个木桶往井里提水,另一头尾端绑着一块石头,这样省力);“戽”就是用“绞斗”(一种用四条绳两个人对着拉水的桶子)戽水;“犁”“耙”就是犁耙田地;布就是插秧。许多古老工具曾经长期陪伴着人们劳动、生活,在社会演变中占有重要位置,也为历史进步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随着社会发展,脚踏水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农村想看到一架旧水车已难找着。一种沿袭千年以上的劳动工具,被遗弃、被忘记得几乎干干净净,虽不能说有什么遗憾,有时却会让人产生怀想,想起水车,闭上眼睛也能听到那“咿呀咿呀”的鸣响。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