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咕”一名“扣圈”,也是潮汕海畲的发明创造。据清《澄海县志》载:“春夏间天晴无风,掌圈者集数十蛋船出港,给予饮食。择老练者为长年,每(船)舵公共正副二人。至洋,长年居中,众蛋群而听命焉。以旗挥之,咸相率远布,令幼稚环圈击板以驱鱼。逾时,复以旗招之,使圈渐逼而击板益急。不论何鱼,凡头有沙者毕集圈内,困不能舒。若其头无少则逝矣。长年张网取之,或多至数十担,获利什百。若所获少,俗谓之‘扣白圈’。”原志还对掌圈者的地位和作用加了按语:“蛋船人众,掌圈者非有力有势不能使之俯就约束。”以此看来,掌圈者应该是扣沽作业的头领,统辖整个船队。而长年,则是受雇于掌圈者的总指挥,非有丰富的海上经验断难胜任。虽然所有脑中有小沙石的鱼类因受到剧烈的声波震荡,有的立即死亡,有的处于半昏迷状态,失去游窜能力,但潮汕的扣沽作业,仍以大黄花鱼为主要捕捞对象。因春夏之间鱼群洄游经过潮汕附近海域,此时正是捕捞大黄花鱼的旺季。 潮汕渔民从事扣沽作业的历史,最少有别旧年以上。当其全盛时期,到了捕获旺季,一船船满载而归的沽船,停泊渔港码头,一筐筐的大黄花鱼堆满鱼栈货仓,市面上卖鱼小贩通宵达旦沿街叫卖:“鲜金龙呵,来买鲜金呀……”(潮人称大黄花鱼为金龙鱼),谷贱伤农,鱼丰价践,这种现在被视为十分珍贵的海鲜,很长时期在潮人眼里地位并不高,人们戏称金龙鱼为“轿夫鱼”,说这种鱼一到旺季挨街塞巷,小贩到处啊卖,价钱十分便宜,有身份人家不屑买来吃,只有拉车卖浆者才会贪便宜买来吃。其实金龙鱼味道十分鲜美,肉又非常腻,应该列为鱼中之上等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关部门认为这种作业方式是对海洋资源的极大破坏,予以禁止,故现在已没这种作业。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