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罛与罾鱼 最新 图1张

    扣罛与罾鱼,是潮汕沿海两件传统的捕鱼作业。“罛”,潮音“孤”,指大的渔网,扣罛也叫扣板罛。扣罛有索罛、深罛、板罛、围罛等多种方式。民间《敲罛歌》曰:“一夫套一妻,三十六仔团团圆。为着财利拆分去,父母一叫靠身墘。”这首歌谣形象地描述了扣罛捕鱼的情景:罛公罛母两只大船和28至36只小船组成一个作业单位,称为一艚。在大船的指挥下,小船先围成一个大圈,一齐敲响梏声,逐渐缩小包围圈,让鱼群朝着大船撒下的网口游去,最后起网捕获。扣罛这种捕鱼方式,使大鱼小鱼都受到伤害,不利海产持续发展,国家已禁止这种作业,自20世纪60年代初,敲罛作业便终止了。
    据载,明嘉靖年间,南澳渔民受雇于饶平县大埕乡从事敲罛作业,明万历年间南澳便逐步发展敲罛。至清同治十年(1871),南澳已有敲罛作业28艚。那么,敲罛这种捕鱼方式始于何时何地?
    先秦典籍给我们提供一些探讨的线索,《诗·卫风·硕人》写道:“施罛濊濊,鳣鲔发发。”“濊濊”,是撒网入水的响声。“发发”,是鱼跃出水面的响声。鳣与鲔,都是古书上说的鲟一类的鱼。诗句描写了古人扣罛捕鱼的情景:四周渔船扣木板敲船板的响声不断,撒网入水的响声沙沙作响,石首鱼等鱼类受惊被驱赶进入围网,渔网逐渐收紧。起网了,鳣鱼鲔鱼啪啪地跃出水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首土风歌谣描写了周代卫国劳动人民捕鱼的情景。卫国是西周初期封建的众多诸侯国中的一个,在今河南省西北部。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原,扣罛这种捕鱼技术已经存在了。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原人在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一次次南迁的过程中,将中原的生产技术(包括扣罛)带到南方来。这样看来,潮地的扣罛与中原的扣罛,存在传承的关系。
    再看看罾鱼。“罾”,潮音被读作“棕”,以罾的形式和捕鱼方式来分别,罾分为牵罾、车罾、观音罾、硬罾、软罾等。其中的观音罾,也叫蜘蛛罾,它的特点是一大幅渔网四个角系在四根木柱(后来为竹柱)上固定在海中,每根柱都用绳子系住,然后连结在工作棚上。柱子可操作沉下海水中,捕鱼时再把四根木柱拉竖起来,也就是“起网”捕鱼了。后来,渔民们又创造了技术要领相同可以移动捕鱼的“硬罾”和“软罾”。
    同样,我们在古籍中见到这种捕鱼作业的影子。《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罾何为兮木上?”之句。句子中的“罾”,指渔网,问“为什么渔网张在木(树桩)上?”这是最古老的“罾”。《史记·陈涉世家》中“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一句,“罾”指网起捕鱼。可见,“罾”也是古已有之,也是从中原传到东南沿海来的。
    从滩塗采集、养殖、浅海渔猎,到深海捕捞,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海洋生产技术,无数的生产工具。单就捕鱼的方式来说,除了扣罛和罾鱼之外,还有放莲(绫)、桁槽、拖网、放卷、放钩钓、栅泊、冻九等几十种,这些捕鱼方式不少是从古代中原传来的。

你是本文的第594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0、9
作 者: 林楚河/文 郑顺忠/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