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农民按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情况、各种农作物生长特性,不误农时安排耕作,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口头和行动承传,有的还把这些经验总结成生产农谚,指导农家安排农事,从而成为潮汕农村一年24个季节的生产习俗,指导农民安排农事。如农谚云:正月“立春浸种开春锣”、“雨水种下水”说明种子出芽,可播下秧田。对果树嫁接则“春前柑、橘、桃、李、柰,春后杨萄、橄榄、柿”。“正月桃花开,好种瓜”。“二月惊蛰春分,办好田等秧”。三月“清明紧接谷雨天,抢插早稻莫误时”,“平原插清明,山区布谷雨”。说明山区插秧比平原晚些。但“早田布谷雨,晚田布处署”,都是适时的。立夏小满,主要在田间管理,芒种季节主重防虫、“芒种蜴,堵着就食”。到了夏至,早熟稻便可试割了,故有“夏至稻好试”农谚。小暑收早冬,大暑布晚田。这是三夏大忙季节。所谓“六月收早冬,家神也欲请落龛”,说明抢收抢插的繁忙。立秋有些尚未插完晚稻的,继续插秧,名为布秋田。处暑则进入除草管理。八月白露、秋分,“白露收好芋”,柚、柿、杨萄等水果已到了大采摘季节。晚禾要风吹,希望猛日重露,禾稻生长才枝骨硬,稻谷结实。“秋分稻含春”,就要晒田防虫。如碰上秋霖雨,便会只长叶不发杆,故又有农谚云:  “晚田最怕秋霖雨,一点一声愁”。寒露稻在抽穗灌浆,最怕寒露风,碰到寒露风,谷粒便会不饱满,因而选种插秧要掌握时间。霜降前后,水稻扬花抽穗,要避过寒露风。还要扎草人惊霜降鸟(禾花雀),农谚对“霜降鸟”对农作物的危害作了形象概括:“霜降鸟一食便了了”。到了十月立冬前后,既是收获季节,又是潮汕农村最忙季节,秋收、冬种都安排在这个期间。晚稻须及时收割,收割好后还要培土以便过冬,同时稻底薯、冬种小麦都要管好,还要开始种植芥菜。于是农谚就作了提醒:“十月立冬收晚田,收起种落又再忙。”农谚还告诫农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
一年”。
    农谚既然是种田经,自然也有许多的禁忌习俗,这些习俗禁忌,有的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的未名牵强附会。
    节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忌挑尿粪污秽,谓恐招来大旱。
    浸种或插种时忌开口说话,盛谷种的箩筐用完后要倒置田头,忌箩口朝天,认为这样才能将虫口、鼠白堵死,不让它损害秧苗。旧时浸种、插秧忌妇女在场,谓妇女身有秽气,会影响谷种发芽。50年代以后,这种观念已在全省范围内改变,妇女参加浸种、播插已成常事。
    忌日蚀、月蚀,认为是天狗把日、月吃掉,征兆灾年。村民要敲锣、打鼓、放枪,以示将“天狗”赶走。忌日晕、月晕,以日晕久雨,月晕久旱,会造成灾害。
    忌天上大片白云起鱼鳞,会有大旱:忌晚虹,认为“朝虹水洒,晚虹裂瓦”,是旱象。
    忌见竹开花,预兆旱灾、虫害之年,会出现大饥荒。忌竹笋不转青,会冷死秧苗,早造失收成大饥荒。忌听蚯蚓叫声,预示旱灾。忌见萤火虫高飞,预示旱兆。农谚云:“萤火高飞,晒死蚂蚁”。
    久雨不转晴,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时,农家拿烂鸡笼到露天焚烧,认为这样做可求得雨过天晴。
    总之,农谚从侧面反映了勤劳的潮汕农民,一年四季农活一茬接一茬,正如潮曲小调所唱:“生为农夫忙又忙,一年四季忙不了,春夏过了又秋冬。”

你是本文的第734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