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耕种的农忙时节,阳光早早普照大地,水田中,人们正忙于晚造的耕种。耕种中的人们一边各自忙着手上的农活,一边谈论着农事,有说有笑,自得其乐,好一幅天然的乡村晨耕图。潮汕人“种田如绣花”,时至今日,小镇上的农耕方式,从“翻田”到“挽秧”再到“布田”,人们不靠耕牛,没用插秧机,依然靠着一把锄头,精耕细作,辛苦并快乐着。 稻田的耕种,自然包含了“耕”和“种”两个环节。耕,也就是把土翻松。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靠机器不靠牛犁,而是提前在田地里满满地灌上水,将泥土浸软,然后用锄头一锄儿一锄儿地掘下去,翻过来,翻过来的同时土也就松了,滋生的杂草也被压到下面去了,这个过程叫“翻田”。翻田时,因为土是往人站的方向翻的,所以有经验的人往往要站在比较低的地方开始翻,这样不致高的地方越来越高,而低的地方却越来越低,必须尽量保证整片田地平整。田翻好一遍之后并未完事,继续灌水,一直保持足量水位,将土再度浸软,杂草浸死、浸烂,然后再用锄头将大块头的土块解成小块,修平。待到插秧之时,为了确保地面的平整度,可找一棵已经收成了的香蕉树,截下树干中间的一大截,剥去外皮,放平,用锄头掘进中间的位置,“咬”住香蕉树,然后从田里稍高这一头拖到另一头。这样,靠着香蕉树的重量把地面压平,办法简便、快速、高效。 种,就是种植,也就是插秧了。插秧在潮汕人口中,叫做“布田”。“布”有展开、散布等意思,“布田”也就是将秧苗展开插植到水田中,更加形象地从整体上描绘了插秧这一农事活动。布田之前,必须先将备种的秧苗从园里拔出来,这一环节叫“挽秧”。当秧苗长到约20厘米高的时候,也就预示着耕种的时候到了。挽秧时,一棵一棵地拔速度太慢了,因此,必须双脚分跨,弯下身子,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一小撮一小撮快速连续地拔。拔下来的秧苗以手掌能团住抓紧为一捆,拔足一捆之后将根部的泥土洗尽。洗的时候就近选择水深一点的地方,依然双腿分立,一手抓紧成捆秧苗的中尾部,整捆上下或左右快速荡涤,间或将根部对准小腿猛的一扫,“嗖”的一声,根上的泥土应声而落,干脆利落。小时候帮忙挽秧,觉得最有趣的就是笨拙地模仿着父亲的这一“洒脱”的动作了,方法得当的话,三两下秧苗上的泥土就荡然无存了。洗好的秧苗就按捆纵横交错地装到竹筐,以便挑到要插植的田里去。 为了避免刚布的秧苗遭受烈日暴晒,我们通常是早上去挽秧,准备好秧苗,午后两三点才开始布田。布田的时候,身子类似挽秧时的姿势,两脚分跨,弯下腰,左手握住秧苗,右手从左手接过一株株的秧苗,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秧苗根部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插进泥土里。这样几个人并排进行,一人插几列,插完一行,就后退一步,再插一行,直到全部插完。布田最是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了,几个人一起,往往动作快的已经插完一片,慢的则落后了好几行。 插好秧后,供水是很重要的,若水田干了,刚插下去的禾苗就麻烦了。由于大家都要用到水,水源又有限,所以因耕种用水生发出来的矛盾自是不少,甚至有的村子还因此发生命案,令人扼腕。而父亲常常不辞辛苦,避开白天的用水高峰,在吃过晚饭、洗完澡之后,拿着手电筒到田间去看水,为防止他人也来要水,所以往往要在田头蹲守,及至水量足够方才安心回家。
|
你是本文的第535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14 作 者: 宋创辉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