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潮汕文化》第266期的《叶剑英经黄冈进苏区》是一篇很重要的史料文章,尤为可嘉的是,该文章对叶剑英等到黄冈时的情形,作了翔实可信的记述。但对于他们到达黄冈前,路过汕澄的记述却欠考证。如说他们从汕头“乘轻便火车到澄海,再从澄海步行到鸿沟,稍作歇息后便赶往黄冈,到达黄冈已是黄
昏。”这样的记述就值得推敲。有两个问题:一是何谓“轻便火车”?实是什么车;二是能不能在当日黄昏赶到黄冈?笔者曾于1998年8月,受编写过《叶剑英传》的编写组长范硕同志的委托,对叶剑英赴苏区,路经汕澄,夜宿鸿沟的史实作过考查调研,并将结果整理
    成稿,经澄海党史研究室审定后,于9月寄北京给范同志。现据此稿择要阐述于下:是“轻便铁路车”不是“轻便火车”
    说叶剑英等抵达汕头后“乘轻便火车到澄海”是源自于负责到香港接叶剑英往苏区的原闽西特委交通员卢伟良同志。他在《护送叶剑英同志到苏区》的
回忆文章(刊于《梅江文艺》1979年第四期)中说,他们离开香港的“第二天早上八时许,船到汕头。我们登岸后,匆匆在一间小食店吃了一点早餐,即乘轻便火车去澄海……。”其实,他所说的“轻便火车”并非真的火车,而是轻便铁
路车,简称轻便车。对此,史有记载,或当今健在、80岁以上的澄城人都知道,那时,从仙头到澄城已建有一条轻便铁路。它类似矿山上运载矿砂那样一种小型铁路。在这轻便铁路上行驶的不是火车,而是用人力推动的轻便滑行车。它是以木料制成车盘,下装4个小铁轮,放置在两条小铁轨上,由一位车工推车运
行。车分两种:两个坐位的媵制座椅称为特优车;4个坐位前后背靠背的竹制座椅称为普通车。当年卢伟良护送叶剑英从汕头到澄城乘坐的就是这种轻便铁路车,或称轻便车。若加个火字,说成“轻便火车”就错了。这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叶剑英传》的编者就误以为卢伟良说的“轻便火车”是真的火车。他们明
知当时的潮汕地区,除了汕头至潮州有火车外,其余地方均无火车。故在采用卢伟良的回忆文章时,把“乘轻便火车”改为“乘汽车”。这一改更不符合事实。
因为那时,汕头至澄城不但无通火车,也无通汽车。
    不是“当天黄昏”而是“第二天黄昏”
    当年,从汕头到澄城的轻便铁路起自汕头大公园边今同益路口,途经金砂、东墩、浮陇、下埔、外砂和澄城南门各站,再延至埔美新乡(莲阳河南岸边)止,全长18.5公里。用人力推动轻便车运行,若顺利通畅无阻,一般需要两个小时以上,若不顺利或对面较多来车相让,需把车抬起抬落,那运行的时间就更长。依卢伟良所言,他们早上8时许,船到汕头,登岸后又去吃早餐,又需行过小公园,再到同益路口乘轻便车,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约在9至10时才上车。按上车后顺利运行全程一般要两个小时以上计算,他们乘车到达莲阳河边,最快也该是中午时分。此后,他们改为步行,渡过莲阳河,踏上苏南通往东陇镇的农村小路,再渡过东陇河,穿越东陇镇和樟林乡,再从山边田间小路行到鸿
沟半埔(今称鸿一村)路道弯弯曲曲,并非今日这样笔直。按当时计,路程约有20余公里,若以行军速度行进,至少也要行4个小时以上,再加上两次待渡、过渡时间,每次约半小时左右。这样,当他们到达鸿沟时,也该是夕阳西坠或晚间掌灯时刻。他们不可能在此“稍作歇息后”,于黄昏时赶到黄冈。因为按当时路况看,从这里到黄冈还有25公里以上的路程,怎能在当日黄昏前就赶到。叶等从澄城步行到鸿沟过夜,这是必然的。澄海党史研究部门对此早有定论。1986年1月编印的《澄海人民革命斗争大事记》明确记述:“叶剑英从上海一香港一汕头往中央苏区时,在汕头坐轻便车到澄城,然后步行渡过莲阳河和东陇河到鸿沟交通站,由石榴姆接待,在潮澄澳县工委机关住宿一夜后,经饶平黄冈沿闽粤边境进入中央苏区。”1991年5月正式出版的《中共澄海简史》又明确记述:“设在鸿沟的交通站还是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保持联络的秘密红色交通线必经之地。…‘叶剑英等领导人由卢伟良当向导,通过副线(上海一香港一汕头一澄海一饶平一大埔一中央苏区)途中留宿于县工委设在鸿沟的红色交通站,翌日取道饶平黄冈,后转上大埔进入中央苏区。”

你是本文的第108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陈作畅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